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 . 20世纪60年代,我国曾试办托拉斯,用经济组织管理经济;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要求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等等。这说明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调整了国民经济政策
C.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D.左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3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我为人民鼓与呼!”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迅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5 . 下图为1957—1960年经济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其中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B.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C.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
D.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6 .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D.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
7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2019-09-27更新 | 29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3-2014年安徽涡阳四中高一第五次质检历史试卷
8 .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2020-01-10更新 | 1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段考历史试题
9 . 流行语是时代的反映,下列流行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②“公私合营、改造”
③“大包干,承包制”
④“全球化、地球村”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2018-09-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10 .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包干到户”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