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歌曲常会留下深刻的历史遗迹,下图歌曲反应的“跃进”时代,给我们启示是(     
A.超英赶美实现共产主义B.大于社会主义重在速度
C.骑马戴花树立劳模典范D.实事求是服从经济规律
2023-02-0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2 . 如图漫画《摘棉花》创作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B.“大跃进”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023-02-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等级考)
3 .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史实是
A.“一五”计划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980年中国五年计划(节选)

阶段年限主题
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国民经济调整1963—196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五五”计划1976—1980建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马远之《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综合上述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49年增加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 639亿吨49%9.3%
130.4万吨193%53%
135万吨754%46.2%
6 649万吨105%7.4%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起,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为主要目的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一三线建设。三线建设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建,二是迁。一方面国家资金大量投入三线地区,在内地建设大型的钢铁,煤炭、水电、机械等工业基地,并修筑成昆、川黔等重要交通干线;另一方面则是将东部地区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等以“一分为二”或者全迁的方式,或并入内地既有企业,或另建新厂。以甘肃省为例,仅1965年,就陆续从辽、吉、沪等省市搬迁工厂20个、大专院校2个,科研单位11个,分别迁入兰州、天水,酒泉等地。整个三线建设期间,累计投资多达2000亿元。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约1400亿元,占全国的1/3;建成全民所有制企业2.9万个,形成45个以重大产品为主的专业生产科研基地和30个各具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如昆明、攀枝花、六盘水等工业城市和成渝、攀西、关中、兰州等工业区。

——摘编自徐有威等《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重要影响。
2022-05-1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1958年报刊关于总路线的宣传

材料二   1958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大会议……会议正式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前八个月中生产钢400万吨)完成……1070万吨的任务,在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砍树挖煤,找矿炼钢,建起了上百万个小土高炉、小土焦炉,用土法炼铁炼钢。……1958年底,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总路线的宣传,从思想路线上看其失误何在?
(2)据材料二,概括大炼钢铁运动的危害。
(3)结合材料,“大跃进”没能实现经济建设真正跃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7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各地区战略位置的不同分为一、二、三线,并且将建设的重点放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山区,以其作为三线大后方。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 %。这一决策(       
A.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反映了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D.开启了国防工业的建设历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 .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近平这首词纪念的是
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袁隆平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

——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

材料二19521975年中国粮食产量

分类年份19521962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5
粮食(百万吨)195160194.5214218209211240284.5
指数9175911001029899112133

——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