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2 . 中共八大强调要保护人民民主制度,健全国家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这说明中共八大
A.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B.偏离了民主政治发展的正常道路
C.标志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D.为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3 . 1961年7月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工业十七条》,提出建立以厂长为首的统一指挥系统,总工程师技术责任制等。这说明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调整了国民经济政策
C.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D.国民经济已得到回升
2021-06-0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根据下列统计数据,能够得出的 最为确切结论是
年份农业产值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总产值合计
196021.8%26.1%52.1%100%
196537.3%32.3%30.4%100%

A.我国现代化建设遭到严重挫折B.农轻重比例失衡愈益严重
C.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成效D.人民公社体制已被废除
2021-06-0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
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
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 . 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正在实行责任田,这说明了
A.农村“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B.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
C.经济调整政策在农村作用较明显D.家庭承包责任制有历史渊源
8 .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10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1)材料一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为什么不能长久?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四回答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材料二: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