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下图《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幅宣传画反映
A.农业生产中的虚报浮夸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2017-12-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2 .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
B.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C.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
D.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2008·上海·高考真题
4 . 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2019-01-30更新 | 1394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林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
5 . 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6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时期
7 .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8 .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9 . 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6-12-12更新 | 1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