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单位:1000公吨)。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年份出口量进口量净出口量
19572092.6166.81925.8
19582883.4223.52659.9
19594157.52.04155.5
19602720.466.32654.1
19611355.05809.7-4454.7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D.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2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2018-06-09更新 | 8374次组卷 | 137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61年8月,湖南某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又称《农业六十条》),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土地、劳力、耕牛、农具固定到生产队。9月,县内农村公共食堂全部解散。这项政策在当时
A.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恢复
C.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D.调整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2018-05-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当时报纸报道,1958年四川省叙永县是个30万人口的山区,出现了5万多个作家、诗人,创作诗歌达600万首以上。县区乡社出版了诗选,近百个农民诗人编印了诗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左”倾错误的影响
C.报纸的虚假报道.
D.文化事业的繁荣
5 . 1959年9月外交部和中联部送来了苏联经济学硕士格洛托夫所写的《论集体农庄所有制的发展前途》一文。毛泽东看后批示:“此人根本不研究马、恩、列思想,并且连斯大林公社必定是集体农庄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也否定。总之,作者认为公社无论何时都是有害无益的。”毛泽东这一批示说明了(     
A.赫鲁晓夫取消集体农庄的办法被中国指责
B.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曲折
C.中苏两国的国家关系已经出现了严重恶化
D.苏联学术界与其政治价值观相背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
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
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
7 . 下图漫画的标题为“大麦穗,大玉米,送到北京见毛主席!”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8 .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宣传反映了我国
A.人民公社的真实情况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
C.农业科技的突出进步D.“大跃进”存在的“浮夸风”
9 . 图片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
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10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改革开放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