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58年《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该报道
A.是“左”倾错误浮夸风的典型体现
B.真实反映了当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
C.体现了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D.表明农业合作化运动取得巨大成就
2021-06-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三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修订,其中重要修改,一是取消供给制;二是规定办不办公共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这表明
A.中央着手调整分配制度B.人民公社体制得以废除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D.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动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时期中国的土地制度与过去比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这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从我国政府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
(3)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方针政策又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阐述这次重大调整的重要作用。
2020-06-1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1年冬季,湖南省将数百万亩冬闲田借给社员(大体每人可借三至五分)种植冬菜或冬种春收作物,收入全归社员。这一举措
A.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B.表明当时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改变了当时土地所有权的归属
D.有利于缓解农村中“左”的政策危害
5 . 叶永烈在《写在炉边的几页日记》中写道:“路边,土炉林立,炉火映红半边天。在一个炼铁厂门口,写着这样一首诗:‘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6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4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62年同1960年相比,中国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下降4.7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减缓B.计划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国民经济结构实行了调整D.“大跃进”导致经济持续衰退
8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019-01-30更新 | 1676次组卷 | 2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朔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19-06-02更新 | 59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403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区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