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以上口号集中流行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019-08-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年12月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 . 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汁对联依稀可见:“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20世纪:
A.50年代末B.60年代末C.70年代末D.90年代初
2020-02-1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建国以来,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拥护‘三大万岁’(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社会主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提出这种要求应该是在(       
A.1953年至1954年B.1956年至1957年
C.1960年至1961年D.1996年至1967年
2020-02-0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共八大规定了建设先进工业国的总任务,其依据不包括
A.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C.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D.“一五”计划已经超额完成
2020-02-2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一学校2010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7 . 曾在四川出现的一首歌谣唱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这首歌谣应该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B.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9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10 . 读下图:“藕…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它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