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下图是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宣传画《试耕图》。该作品
A.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
B.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C.表达了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期待
D.表达了农民分到土地的喜悦之情
2021-07-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3 . 图1和图2为中国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战的革命历程。当时发行该组纪念邮票的意义应是
A.总结社会主义改造经验B.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激励亿万人民共克时艰D.展现改革开放伟大成就
2021-06-01更新 | 362次组卷 | 9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选拔卷)
4 . 下图是1957年至1960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柱状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总产值稳步提高B.产业结构呈现不平衡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获得成功D.经济落后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2021-06-26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同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199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摘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3—1961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78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并简析对外开放的历史意义。
2020-08-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大跃进”时期
7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8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9 . 1958年,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迅速在中国城乡兴起(图1)。土高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农村、城市、校园、各级党政机关的大院里,都可以见到土高炉的身影。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耕作,上山采矿,建土炉。这一做法
A.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B.贯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C.加速了“一五”计划的完成D.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停滞
10 . 如图是《新中国50年资料汇编》中的1952—1965年人均GDP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年的增长状况和“大跃进”高潮密切相关B.1954~1956年的增长状况和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相关
C.1958~1961年的增长状况表明文革动乱影响经济领域D.1961~1964年的增长状况表明国民经济调整卓有成效
2020-07-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