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2018-09-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结业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社会经济形态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荣家,就是在20世纪初崛起于无锡的中国最著名的现代工商业家族……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赢得普遍的尊重。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材料二   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三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民族工商业代表荣毅仁“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的背景。他的这一举措对当时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型起到怎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活动给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018-10-11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三十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Ⅱ)历史试题

3 . 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4 . 建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改革。阅读下列图片: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2)依据材料二中图1、图2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兴起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不能促进农业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二中图3、图4提供的信息,指出当时在农村实行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实质。

2018-06-0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

材料四

表3——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1928年1940年增幅(%)
钢(万吨)4301830326
煤炭(万吨)355016600368
棉织物(亿米)26.7839.5448
谷物(万吨)7300955031

(表3据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

表4——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1952年1957年增幅(%)
钢(万吨)135535296
煤炭(万吨)66001310098
布(亿米)38.350.532
粮(万吨)163921950519

(表4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编制)

材料五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

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拟定的工业化规划提供了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材料三中图14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照图15、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5)根据材料四、五,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018-03-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岳麓版 必修二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6 . 实现工业化是世界近代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和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工业化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
(3)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采取了哪些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出现了什么失误?
(4)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两种工业化道路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7 . 新中国成立后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一度实行过人民公社,1978年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   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

——引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户经营”,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农民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农民手中的现金增多,储蓄意愿增强,很大程度上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由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用并不是很明显,而学习技术是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这种格局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土地承包合同就成了一纸空文,容易产生农村权力腐败,农民利益受损。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及其危害。
(2)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综合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学者宋圭武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2018-02-19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试题: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方针形成的重要背景。

材料二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3)材料二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具体表现及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

材料二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反映了亿万农民要求按照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来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强烈愿望。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各级党的领导应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制定和调整农业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2017-05-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