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流行词汇可以反映时代的主题。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在大跃进时期高频率出现的是
A.土地改革、农民翻身B.农业合作社、公私合营
C.人民公社好、大炼钢铁D.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2 . 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明
A.我国在牲畜品种改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B.“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造成重大破坏
C.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3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4 . 历史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恰如其分,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一五计划期间成就辉煌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5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最可能创作于(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23-05-15更新 | 73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普通高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历史试题
6 .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
A.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状况B.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要坚决杜绝“右”倾错误
7 .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受到了严重挫折。1962年底,中国经济好转的原因是(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C.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8 . 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该方针的提出说明
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
B.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
D.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的模式
9 . 下图是某一时期中国农民美术作品,题为“白菜放卫星”。这幅画作应该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大跃进”时期
2019-06-1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历史试卷
10 . 我国古代逐步发展起来的集市贸易,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消失。但在1962年到1965年间,城镇中重现集市贸易,农民也有了自留地,一些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B.农村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中的“左”倾错误部分得到纠正
D.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021-12-04更新 | 248次组卷 | 19卷引用:三年(2021-2023)学考模拟题分类汇编之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