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2 .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
5 . 爱好历史的小王正在看李锐的回忆录书《庐山会议实录》,其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极太猛。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A.人民公社B.大跃进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一五计划
6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16-11-18更新 | 414次组卷 | 37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训练)
7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6~8月,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要搞三线工业基地的建设。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8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等人向中共中央提出报告,建议一切新的建设项目,不在第一线建设;要把能搬的一线重要企业、科研机构、学校一部分迁移到三线、二线;今后一切新建项目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
          ——摘编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决策文献选载》,《党的文献》1995年第3期
(注:一线指东部沿海和边疆地区;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青省区及晋、豫、湘、鄂等靠近内地的地区;二线指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
材料二   
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元。建成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陕西航空等一批现代化生产和科研基地,成昆、湘黔等重要铁路,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德阳重型机器厂等工业基地以及攀枝花、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
——摘编自魏后凯《中西部工业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三线建设的意义。
8 .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些“大跃进”时期的宣传
A.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的农业生产成就
B.表明那时候的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进步
C.说明“大跃进”时期农民生活非常富裕
D.违背客观规律,是不切实际的浮夸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