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6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农业六十条(修正案)”,缩小社队规模,取消公共食堂制,对于供给制问题,规定社员一切收入都“按劳动工分进行分配”。这一修正案
A.推动了经济结构改革B.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9-12-01更新 | 268次组卷 | 26卷引用:【市级联考】广东省湛江市2019届高三10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1958年10月28日,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B.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
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2019-08-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17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1961年我国生猪收购量降到历史最低870万头,1963年是4015万头,1965年达7859万头。这种增长是由于
A.农业跃进成果卓著
B.政策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人民公社优势显露
D.国家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改变
4 . 1962年,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据此可见当时邓小平(  )
A.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B.以生产力为判断标准
C.认为法律要为经济让路D.赞成农民搞承包经营
6 . 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为完成“一五”计划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2016-11-27更新 | 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6届广东廉江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开辟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换取外汇,购买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的进口物资,中国政府决定创办广交会。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成功举办。第一年广交会
A.利用了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B.标志着工业化建设起步
C.奠定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2016-11-27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初考试历史试题
8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16-11-18更新 | 414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