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2 . 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 .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4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把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B.利于改善国民经济布局
C.“左倾”错误持续泛滥D.旨在缓解三年经济困难
2020-06-04更新 | 433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7 .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制定五年计一划,如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如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结合所学判断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D.“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956年开始,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对象逐渐有选择地从苏联转向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甚至美国也隐约成为被关注的目标。这--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C.美苏关系的缓和D.中国外交政策转变
9 . 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毛泽东此信件
A.表明了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10 . 1962年,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到1963年全省有65%的生产大队都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这一做法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