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材料   粉碎林彪集团反革命武装政变以后,在毛泽东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他以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克服“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转机。

由于周恩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对“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作了一定程度的纠正,因而对于改进工业产品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明显的效果。1973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3.3%,而每亿元工业总产值所消耗的能源、原材料则有不同程度下降;钢产量1973年比1972年增产近200万吨;不少工业产品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有所转变。农业方面,1973年同1972年相比,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84%,其中粮食增长10.2%,棉花增长308%;平均每个农民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增长5.8%。

——摘编自朱宗玉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依据材料,概括周恩来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进行整顿取得的积极成效。周恩来同志作为国家重要领导人,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其丰功伟业和高风亮节永彪共和国史册。围绕致敬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为主题,任选周恩来在革命、建设年代中的史实事迹,写一段250字左右的历史记实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如:八七会议拯危局、遵义力促毛核心、总理外交展风采、亚非存异求和同、乒乓外交显智慧、分钟握手冰释嫌、临危受命挽狂澜、十里长街送总理。

2022-03-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2016·重庆·一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当时的经济很繁荣,学生没有失业的顾虑,而且美国社会本身也运转得不错。一些国内外学者以为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回事。

——摘编自资中筠《美国十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并论证二者“实际上根本不是一回事”。
2019-11-19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开放型试题题型05观点论证题-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3 . 材料一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家)
资本
(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家)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 196
103
28 000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总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815
936
4774
3 792
江苏
149
1139
1288
12678
2588
安徽

386
386
468
1622
湖北
17
515
532
679
3414
云南




932
贵州

17
17
0606
966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摘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前一种“组织方式”的根本弊端,并概括其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
2016-11-27更新 | 9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2)材料二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