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到1998年,河北省212户国有企业完成了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同时,河北省还积极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试点。到1998年,全省共批准设立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5377家,股本总额329.42亿元,融资154.06亿元。这反映了河北省(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B.国企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C.改革开放处于领先地位D.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24-04-20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79年,财政部、国家经委颁布的《关于国营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试行办法》规定,商业、粮食企业由于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商品的进价大于售价、进销同价或者进销差价不足以支付合理的流转费用而发生的亏损,可以列作政策性亏损,由财政拨补。材料反映了当时(       
A.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B.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C.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D.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保障
2024-04-08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价格双轨制,即同一种商品价格有的由国家统一核定,有的由市场供求决定。在实际中,出现了货物积压等问题。为此,石家庄政府提前把物资部门和企业推向市场,进行统一销价,差价返还的体制改革。后来国务院号召有条件的地方,推广石家庄的改革经验。这一措施(     
A.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
C.完善了公私合营的经营模式D.标志着统购统销的结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9年3月20日,《工人日报》整版刊登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广告。各地读者纷纷质问报社“为什么刊登外国广告?是社会主义报纸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报纸?”。这表明当时我国(     
A.社会转型的复杂性B.商品经济的活跃性
C.改革方式的灵活性D.经济体制的创新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80年首都钢铁厂向国家提出“一头包死,一头放开,上缴后全部归企业”的请求、1982年国家批准首钢的“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制度,当年规定年递增率为6%,1983年首钢自愿将上缴利润递增率提高到7.2%。首钢在向国家承包的同时.获得了计划内产品15%自销和超产产品全部自销的自主权力。这表明,承包制(     
A.实质是处理国家与企业关系问题B.实现了企业发展的长期良性循环
C.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迅速瓦解D.是企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2024-03-01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潮。随后,上海率先开展名为“振兴中华”的职工读书活动,并设立“职工读书奖”;在中共中央的肯定与号召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各地风靡一时。这些做法旨在(       
A.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
C.开创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D.抵制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
2023-11-28更新 | 2182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正中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12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80年,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撰写的《短缺经济学》出版,该书从企业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资料的短缺入手,分析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运行图景,系统揭示了长期短缺经济现象及出现的原因。1986年,该书中文版面世,社会反响强烈。这一现象出现是由于当时(     
A.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B.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C.东欧改革经验影响深远D.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8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快速发展引人注目,“浙江经验”引起广泛讨论。有学者认为,浙江坚持改革省管县体制,充分发挥地方民众自主创业意识强的优势,走出一条内生型的发展道路。该学者意在说明浙江省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A.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B.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优化
C.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D.政企分开激发民众创新活力
2023-05-13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0年,广东肇庆农民陈志雄跨队承包鱼塘,雇用了几名雇工,其做法引发了全国的关注。198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的文章,并开辟《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专栏,一共刊登了21篇来信和讨论文章。关于此事件的讨论(     
A.促进了改革意识的发展B.推动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出现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正走向深入
10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