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型私营手工业都是由官僚、地主、商人等富豪人家经办的,其生产规模比较大,拥有的资金也多,所以在经营方式上一般都采取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的形式。不仅生产过程有了一定的分工,而且生产者大多数都是雇佣来的。产品绝大部分也作为商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具有着明显的商品经济的性质。但是大型私营手工业在我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明清以前)中,从来也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始终处于变换不定的受控制状态中。

——摘自《中国古代工商业的停滞性及其原因》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四十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是非常可怜的,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的。首先,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的只是轻工业,重工业不但没有丝毫进步,而且比较重要的煤矿几乎全部被外人夺去。其次,这四十年当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工业绝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很低。再次,从每一个厂矿的历史来看,都各有自身所遭遇的艰苦经历,不但在它的创立过程中有千折百磨,就是在成立之后,依然是困难重重,经营无利,即使勉强支持数年之后,仍不免于改组易主;能屹立不摇,始终如一的比较少,能继续发展并不断由企业本身中积累资本以扩大生产规模的就更少。

——摘自《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今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经营困难,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否定民营经济的声音,这引起高层关注。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为此,习近平还提出六大政策举措,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摘自《回首2018——习近平的这一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型私营手工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未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民营经济如何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货币简表
发展阶段
时间
标志
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秦代
秦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汉武帝时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
唐高祖时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由金属铸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宋代
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材料二 罗斯福在整顿银行的同时,还采取了加强美国对外经济地位的行动。1933年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加强了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1935年,为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白银国有,统一发行法币,以法币代替银元,作为市场唯一流通货币。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宋两代货币演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在货币发行政策上采取的具体措施。
(3)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分析材料三中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
(4)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新增面额50元、100元人民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北襄阳市四校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大部分时期里,国家只是管理土地和户口,而不管理具体的经济生活,农民生产什么,市场上交易什么,交易价格的高低,诸如此类的具体经济问题,官府并不进行管制。小规模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中国古代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但属于自然经济形态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市场的自由度很大,但市场规模不大,社会分工不太发达。

——摘编自刘茺、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近代以来,洋纱、洋布、五金、煤油等商品陆续下乡,它们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质地成为对付家庭手工业的重炮利器。与此同时,丝、茶之类的农产品陆续出口。如茶叶,1871—1873年出口1022159公担,1891—1893年出口1055064公担,“衣食之外无他求”的自给自足观念已被商品经济造成的现实变化冲破了缺口。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飞跃。百姓生活日新月异,日趋现代化。人民生活在温饱的基础上奔小康,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9年的1374元上升到2002年的7703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89年的602元上升到2476元。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业变化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2002年企业所有制结构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20 世纪70年代,英国面临的危机重重,1979年起,奉行新自由主义的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第三次结盟,重点是“重返”自由经济,即“解放市场和压缩大政府”。历史再次相似,新自由主义政策进入高潮也物极必反。工党在1997年大选中获压倒性胜利上台执政12年,提出两个政策思想:市场社会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中谋求新平衡)。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并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改革措施的异同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农业发展为主,家庭手工业、商业发展作为农业的辅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桃花深映水边庄,夫妇相携笑语香。耕耨有粮蚕有种,丁男戽水妇要桑。”

——宋代诗人叶茵《田父吟》: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经济参考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农经济顽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并思考新时期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之前,城镇住房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住房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对于分配后的住房,只收取象征性的、近乎无偿使用的低租金。这种住房制度不仅住房建设投资“有去无回”,而且收取的低租金不够支付住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同时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观念。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4.5m2下降到了3.6m2,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

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始于1979年,从新建住房全价出售起步。1979﹣1991年,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经过1992﹣1993年房产过热期之后,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确定房改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年,中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66m2。

——邹东涛等《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发展不再只是本身的事,中国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内部决定,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而且在整个近代时期,又往往成为区别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如洋务阶段、抗战阶段……这是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二   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   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发生先前未曾预料到的变化,由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另一种工业化增长模式。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阶段”工业化模式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中美两国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材料二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性质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三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

——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
(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

9 .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4年,新任英国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到达广州,要求中国打破行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建立政府之间的日常对等关系。清朝地方官员以律劳卑未经批准迳入广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禀”,内文用了“平行款式”等“错误”为由,勒令律劳卑立即离开广州。律劳卑拒绝离开,谴责广州地方当局容许行商停止贸易是“无知和顽愚的”,会“使得依靠贸易为生的中国人吃亏”,并召来英舰向中国示威。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以后始也”。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外国资产阶级的腐败制度和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不考虑全球化的问题,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因而对外部资源、模式和市场的利用极其有限,也影响了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后,对现代化的全球化倾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要与世界接轨……从而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全球化与中国化的合理结合。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文明史观角度概括1834—1894年“天朝梦碎”的历史必然性。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之处,简释形成这种现象的国际因素。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方面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有利条件,以及中国政府为此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