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4年,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到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四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广西贵港·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意义。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3-12-22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

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c.《中国土地法大纲》。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1981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地主”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
2023-12-07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的典型政策。

时间政策
1984年《边境小额贸易暂行管理办法》
1988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和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1991年《关于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和经济合作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的意见》
1992年《关于进一步对外开放黑河等四个边境城市的通知》
1996年《国务院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8年《关于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999年《兴边富民行动规划纲要(2001—2010)》
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8年《关于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问题的批复》
2015年《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关于加大边民支持力度促进守边固边的指导意见》
2017年《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
2019年《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

——摘编自左新锋、陈新建《中国边疆地区开放开发的政策变迁与治理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边疆开放开发典型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1979年开始,对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得出的“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以及按照这一“规律”而形成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一些学者陆续提出了公开的质疑,并掀起了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学术大讨论。这一讨论利于(     
A.突破苏联模式对中国改革的束缚B.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D.明确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
6 . 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被我们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标语口号能够反映出当时不同的社会特点,并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下列标语口号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恢复了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3年,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对外经济贸易厅,统一管理外资、外经、外贸工作,建立和扩充了10多个相应的进出口营运公司。这些举措(     
A.适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B.加强了对外贸企业的集中管理
C.为对外开放营造了有利环境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80年代,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其重要内容为撤社建乡,重建乡级政权,并将乡镇政权作为国家最低层级的政权组织。广大农村实行村民自治,按照村民的共同意志治理村庄内部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不属于国家政权体系范畴,是被置于国家政权体系之外的群众性组织。这种“乡政村治”的形成使国家在农村基层的政权体系趋于稳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三农”问题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伴随着城乡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的系统性推进,“乡政”与“村治”逐渐被纳入国家统一的治理体系之中。“村治”由外在于国家政权的基石向内在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转变。从“乡政村治”向“乡村治理”的话语转变,更多地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在乡村社会的延伸和拓展。

——摘编自陈军亚、肖静迁《从“乡政村治”到“乡村治理”:政权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基层政治变迁

——对“乡政村治”框架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农村从“乡政村治”向“乡村治理”转变的背景和意义。
(2)若要深入探究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的变迁,可以搜集哪些类型的史料?请举例说明。
2023-11-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税种和税率的状况,从1994年起,国家合并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都实行33%的比例税率。此项措施(     
A.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改变了企业所有制性质
C.深化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D.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以翔实的资料记述了重大转折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下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
B.《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
C.《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
D.《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
2023-10-09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