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0年,中共中央颁布了第一个肯定包产到户的中央文件。198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将土地承包期政策延长15年不变。2004年后,中共颁布一系列文件,对土地承包中的纠纷解决及经营权流转问题采取系统化、科学化的措施应对。这些做法(     
A.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一定程度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C.大大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D.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
2 . 1983年,农村开始出现许多新经济现象,如承包大户、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农民外出打工等。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择业观念的变化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D.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3 . 从1983年起,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利改税”试点,即国有企业由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税后余利则由企业自行支配,逐步建立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以法律为依据的、稳定的利润分配关系。由此可知,“利改税”的实施(     )
A.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利于增强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
C.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D.意在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
A.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B.为引进外资提供了政策上支持
C.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9年,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在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       
A.利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B.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展开D.反映了对内改革的坚定意志
2023-0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表所示为1978~1992年我国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单位:%)。表中比重变化反映出(     
年份1978198119861992
工业总产值24.025.337.751.9
财政收入21.225.437.2
固定资产投资32.9

A.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B.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C.国有经济逐渐丧失发展活力D.改革开放释放了经济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记述了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年)改革内容
1978—1984
1985—1988
1989—1991
1992—2000
2001—至今
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
改革农村市场机制体制
稳步推进农村体制改革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深化农村税费和产权改革
A.巩固了公有制经济地位B.呈现出市场化改革方向
C.完成了农业现代化使命D.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
8 . 1955年9月5日,国家粮食部发布了《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使用暂行办法》,全面实行粮油票证供应制度,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这段材料说明深圳(     
A.开始着手改变计划经济模式B.已率先确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C.已经基本解决人民温饱问题D.揭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9 . 1993年,中国股份制企业以9440家的增量获得迅猛发展,总数已有1.3万多家。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社会经济活力显著增强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农村体制改革基本完成D.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的100多年间,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也由此先后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其中,第三场社会变革是指
A.旧民主主义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D.改革开放
2022-05-25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