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979年2月,四川省委率先制定了《四川省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放权让利,赋予企业部分经营自主权。到年底,四川 100个试点企业中,有 84 个取得较好成绩。这一做法(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D.开创了企业管理改革的新方向
2 . 改革开放近50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发展奇迹,形成了“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照。下列不属于这近50多年来中国模式探索的是(       
A.“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C.“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024-02-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1984、1988、1992年三届夏季奥运会召开期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高频词云图(字号越大,频次越高)。这反映出当时(       
A.“三老四严”的作风过硬B.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浓厚
C.“双百”方针得以重新恢复D.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形成
2024-02-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向中央提交报告:“允许华侨、港澳商人直接投资办厂,也允许某些外国厂商投资设厂,或同他们兴办合营企业和旅游等业。”“既要维护我国的主权,执行中国的法律、法令,遵守我国的外汇管理和海关制度,又要在经济上实行开放政策。”由此,中央(     
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批准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
C.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邓小平理论是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A.需把握时代,与时俱进B.能显示理论示范作用
C.应扩大理论的范围D.需不断与实践相结合
2024-02-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农民生产出来的食品、服装以及自行车等,无法进入国营流通体系,于是就在农村或城乡接合地带自建各种专业性的交易场所,它们大多没有经过政府审批,经常遭到驱逐和没收。由此可知,当时(     
A.市场流通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B.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显著D.计划经济的问题积重难返
7 . 1980年4月和5月,邓小平两次就农村政策问题同中央负责人谈话,提出农村政策要继续放宽,“有的可包给组,有的也可以包给个人”,土地承包给个人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提出“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理由是(       
A.产品分配方式没有变B.土地所有权没有变
C.小农生产方式没有变D.土地经营权没有变
8 . 1979年是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大包干”后的第一年,生产队获得了大丰收,全年粮食生产量高达6.6万公斤,比之前增加了近4万公斤,这一年是小岗村自农业合作化运动以来第一次有了充足的粮食向国家交了公粮。小岗村丰收的原因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释放农村生产力
B.土地经营方式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对外开放政策刺激农业生产扩大规模
2024-02-03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79年11月,全国计划会议上提出了对轻工业发展实施“六个优先”政策,即能源、原材料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措施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基本建设优先,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这反映出(     
A.改革首先从轻工业开始B.中国工业化战略调整
C.中国推进出口加工工业D.解决了人民群众吃穿
2024-02-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许小年在谈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时说,它们一个是高度集权,另一个是最大限度的简政放权;一个是节制管控资本,重农抑商,另一个是搞活资本,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一个是汲汲于富国强君,另一个是改善民生为本。“这两次改革”分别指(     
A.商鞅变法和改革开放B.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
C.孝文帝改革与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与三大改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