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2022-06-16更新 | 8598次组卷 | 61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1956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下列图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农地制度特征的示意图。据此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A.实现了效率与公平最大化B.保证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C.忽视了生产经营的公平性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23-02-23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4 . 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2022-11-29更新 | 818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 1970—2010 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6 . 如图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变化示意图。其中,最高“同比增长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个人所得税的征收B.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22-01-19更新 | 116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农业生产年均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对外开放方面又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没有积极地对外开放,使整个社会处于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在试办经济特区,逐步开放沿海城市和工、沿边贸易的同时, 积极开辟贸易区域,先后办起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种形式的贸易区域。截至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苏联和东欧等少数国家,扩展到包括美、欧、日在内的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商品流通方面,国家计委负责平衡、分配的物资,1979年以前为256种,1985年减少到20多种,1992年19种,1998年5种,目前全部放开。

——摘编自段凤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大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53—1956 年、1965—1968 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三大“社会变迁”。
2022-01-0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过关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其中第一个时期,从194910月到1956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在这七年中,我们先用三年的时间巩固了人民政权。紧接着,又用四年时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和其他友好国家的支援下,主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进行了156项重大工程建设,到1956年,国民经济出现了工农业协调发展,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兴旺局面。

——摘编自周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并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制度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三个峰值出现的推动因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图甲、图乙、图丙是中国现代三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依次判断三图相对应的时间段,说明依据。
10 . 农业机械需求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图为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图表反映了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俅有量变化示意图
A.市场经济发挥调节作用B.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敁巨大
C.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D.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2021-01-21更新 | 256次组卷 | 24卷引用:考点巩固卷26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