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年份私营企业产值(亿元)国有企业产值(亿元)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20833362117750
200055204055423465
2002129514517932459
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2023-05-30更新 | 41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一1985年,我国第一产业不仅占比总体较高,其劳动生产率也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1.3倍,而同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只分别增长了0.3倍、0.6倍。对这一现象成因的相关解读,准确的是(     
A.农村改革率先突破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经济特区成功创办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2023-02-24更新 | 214次组卷 | 7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大核心考点+60道高频选择题)
3 . 下图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状况。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助推对外贸易额大幅上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拓展对外贸易的范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推动了外贸发展
2022-02-08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一瓶小可乐,见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7年,可口可乐总裁马丁访问北京,提出希望重返中国并在中国设厂。19781213日,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从1979年起,用寄售方式由中粮总公司安排销售。1979124日,3万箱可口可乐被运到广州、上海和北京的大商场和宾馆寄卖,标志着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

——据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条历记)

材料二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与原轻工业部签著合作备忘录,双方提出了一个基于“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原则的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可口可乐公司在此后5年里发展10家装瓶厂,多数分布在中国中西部中心城市,包括西安、武汉、沈阳、青岛、哈尔滨、太原、昆明、合肥、成都等地。至此,可口可乐公司在华投贵已经实现了从广州、北京等“点”,发展到东部沿海一线,最后到覆盖全国一片的发展历程,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取得了首屈一指的地位,可口可乐投产的企业经营状况多数良好。

——据王志乐《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

材料三   

1995年可口可乐与中国奥委会合作,在中国举办“可口可乐”奥达民俗除望大赛。如图所示为中国提交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脸谱,描绘的人物相栩如生,创意灵感来源于生、旦、净、末、丑5种京剧行当。在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夫人希拉里与中国“希望工程”孩子见面,学生向她赠送了此雕塑的微型版,希拉里说:这是她一生中见到的最漂亮的可口可乐瓶子。此作品现被收藏在可口可乐亚特兰大博物馆中。

——摘编自陈楠《可口可乐瓶与奥运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可口可乐20世纪70年代重返中国和90年代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代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学生向希拉里赠送可口可乐艺术瓶(雕塑的微型版)的寓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


依据上表,绘制一幅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趋势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解读。(要求:制图规范,须明示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产业附加值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下表是中国各产业附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1952年~1978年1978年~1995年
农业2.1%5.1%
工业11.5%12%
服务业5.5%11.8%

A.农业发展速度长期滞后B.工业高增长致比例失调
C.经济改革激发产业活力D.产业不平衡性持续扩大
2021-05-11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7 .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区域共同繁荣、全面协调发展的愿景。

材料二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1978-2008)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
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
总产值占比
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2021-02-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8 . 上图为中国1985—2004年经济增长率走势图,对此解读最全面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B.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经济增长达到最高点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转型的阵痛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社会共识
9 . 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2018-03-26更新 | 1245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