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表为1985—2005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类别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
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50.56%25.59%14.44%10.22%6.44%
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49.44%74.41%85.56%89.78%93.56%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2.82%9.00%21.11%33.15%46.23%
A.经济对外贸依存度降低B.世界贸易大国地位确立
C.经济结构体系渐趋完备D.改革开放成效愈益显著
2024-05-0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2010、2015年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简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国内生产总值(汇率法)国内生产总值(PPP货物出口总值外汇储备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2010322132
2015212122
A.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D.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稳定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时期主要特征
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其他国家1978-~2016年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的比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国家1978〜2002年2003〜2016年1978〜2002年2003〜2016年
GDP增长率(%)人均GDF增长率(%)
中国9. 709. 59379.01
美国3. 171.852.081.01
英国2.581.632.360.90
德国2.141.251.921.24
法国2.331.091.830.52
日本2.960.862.500.89
资料来源:世界很行WDI数据库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B.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C.对外开放程度加深D.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2023-06-26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中共对台湾的政策变化

1949~1955年1955~1958年1958~1978年1979年至今
武力解放和平解放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从对峙走向缓和

材料二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方针,提出我们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进行经济交流”等,并从1979年元旦起,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131日,邓小平访问美国,在向美国议员解释中国对台政策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

——材料一、二均整理自凌伟中《四十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及其展望》

材料三   “一国两制”香港模式的成功经验表明:“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它同样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但是,台湾问题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不能将“一国两割”香港模式一成不变地套用于台湾。因此,两岸应携手合作,探讨出使双方都能接受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早在1984年,当一位日本朋友问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是否同对香港的一样时,邓小平说:“我说更宽。所谓更宽,就是除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这些政策可以用于台湾以外,还允许台湾保留自己的军队。”

——摘编自陶晓琴《“一国两制”的香港模式与台湾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我国政府对台湾与香港基本政策的异同,并说明“一国两制”政策的意义。
(3)你认为当今推动祖国统一实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022-08-1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1978—2012年我国的产业结构比例变化表,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     
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7828.247.923.9
198528.442.928.7
199520.147.232.9
200512.147.440.5
201010.146.743.2
201210.145.344.6
A.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B.第二产业的中坚作用在弱化
C.对外贸易顺差逐渐增强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7 . 纵观中国政治文明历史,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央集权政治道路的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进行说明。

材料二   191111月,孙中山在与《巴黎日报》记者谈话时说:“中国由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最相宜。”但在实践中,…武倡起义后,不到两个月,内地有14省与上海一地举起义旗,脱离清廷,宣布独立。在这种“独立”中,不少都受地方主义影响,拥兵自重,有割据之意。

——辛向阳《百年博弈: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100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主张及其结果。

材料三   下表是澳门1999年与2018年各项经济指标对比。

时间19992018
生产总值(亿)4734403
人均生产总值(元)121363673481
失业率(%)6.51.8
免签待遇3144

(3)根据材料三,指出澳门20年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