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回答(     

A.经济结构深刻变化,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增强
B.农业发展的比重降低,农业发展相对缓慢
C.高科技发展迅速,比重大增
D.制造业发展相对稳定,在国民经济居主导地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

1978年开始,港台的流行歌曲尤其是影响最大的邓丽君之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东南风,吹入了中国内地。197910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召开,本次会议不再继续提“文艺为政治服务”,而是提“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197912月,李谷一使用邓丽君式的气声演唱了纪录片《三峡传说》的插曲《乡恋》。该歌曲还采用了探戈的节奏,配器也运用了当时很少使用的架子鼓、电吉他、电子琴等。在此之后,《北京晚报》等就对其唱法和演唱风格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这种对外来流行歌曲的模仿毫无价值,有的人干脆称李谷一是散播靡靡之音的“李丽君”,“使用气声是低级、庸俗、下流的”。因为存在巨大争议,电台、电视台曾停止播放《乡恋》这一歌曲。这种状况直到1983年才得以改变,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以观众点播的方式推出《乡恋》,李谷一才算摘掉了“李丽君”的帽子。

——摘编自曹桦《中国流行歌曲发展的文化轨迹与审美流变》

根据材料,以“关于李谷一‘气声唱法’的争议”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1997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一拉美合作论坛等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这表明中国(     
A.强调国家间应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致力于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
C.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D.引领了东盟地区的发展方向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时期重庆经济发展简表

时期概况
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重庆首先成为四川的商业中心,在近代商贸、金融、交通的快速发展刺激下,重庆在西南、在四川率先建立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重庆完成了区域军政中心向区域经济中心的转变,重庆经济中心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冶金工业几乎是从无到有,机器工业发展最快,兵器工业一枝独秀,能源工业紧随其后,机器纺织业发展迅速,化工、面粉、造纸,以及火柴、皮革、制药、水泥均有一定发展。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重庆已有工厂1690家,资本总额272.6亿元,职工10.65万人,分别占四川的60%、57. 6%和58%;分别占西南的51.5%、45. 6%、47. 9%。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政权发动内战的倒行逆施,引发和加剧了中国社会一系列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使国统区经济恶化,民生凋敞,也使在抗战中艰难起步的重庆工业遭受致命打击,市场萧条,物价暴涨,人民生活极度困苦,城市建设停顿。
20世纪50年代1952年底,重庆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了基本好转,工业生产达到或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其中工业总产值为39728亿元。“一五”时期,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重庆作为经济中心的商业、贸易、交通、金融功能有所减弱,而工业生产则突飞猛进。到1957年,重庆市工业总产值已占四川省的三分之一以上。重庆的发电量、水泥、机床、硫酸、棉布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份额分别占全省的73%、87%、95%、93%和66%。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重庆的活力,在商贸、金融、交通大发展的同时,重庆的工业也实现了大踏步地发展。20 世纪90年代,党中央相继作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快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加快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经济开发的战略布局。
请根据“重庆工业发展简表”所示内容并结合所学,自行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表述准确,论证结合史实,表达清楚明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明的交流

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文明区域日益拓展,联系日益紧密。某校准备举办主题为“全球化视野下的文明交流”的图片展,由历史社团学生布置。


(1)以下是社团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依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安排到相应专题下(填写字母)

主题一古代丝路文明主题二整体世界初现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
(2)社团同学若想进一步研究“主题三近代文化交锋”,他们还可以参考下列中的哪些材料?(________)(双选)
A.《梦溪笔谈》B.《盛世危言》C.印皮阿妈利案(绘画)D.亚历山大东征伊苏斯(绘画)
(3)以下是社团同学为“主题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撰写的解说词,正确的有(________)(双选)
A.是中国为改革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的方案   
B.是中国为解决世界难民问题提出的设想   
C.其理念已被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接受   
D.其准则已被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普遍践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