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41年,罗马从迦太基人手里夺取西西里岛,建立了海外的第一个行省。从公元前227年始,罗马正式向行省派遣官员,标志着规范化的行省制度建立。西西里行省除少数城市免税外,大多数的行省居民都必须向罗马交纳什一税。统治初期,行省总督主要负责征收什一税,同时不断往来于各地的巡回法庭,处理各种案件。行省各城市基本上遵循原有的法律制度,而在一些矛盾激化的城市里,罗马元老院会派遣立法委员会参照罗马法重新起草和制定新的城市法。罗马还设立了告门审理行省居民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制宝了一些措施来防范行省长官收空礼物和从事任何买卖活动。西西里行省建立后,一批有学识的希腊战俘被带到罗马城,他们成为罗马的第一批希腊文学教师。其中的杰出者将希腊语动听的韵律与拉丁语铿锵有力的音节结合在一起,创造了影响久远的拉丁文学。罗马对行省的统治制度,主要是在征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西里行省的建立是罗马城邦制度终结的标志。

——摘编自宫秀华、王允《罗马国家统治制度的创新——西西里行省制度的建立与运作》

材料二   元朝政治家程钜夫在题为《论行省》的奏疏中说:“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当初只为伯颜丞相等带省中相衔出平江南,因借此名以镇压远地,止是权宜之制。今江南平定已十五年,尚自因循不改,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美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然则有省何益,无省何害?……今欲正名分,省冗官,宜罢诸处行省。”

——摘编自程钜夫《雪楼集》卷十《论行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在西西里行省统治初期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程钜夫对元朝实行行省制的看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半岛在地理上被众多海湾和延绵的山地分割成了大小不一、互不统属的单元。公元前6世纪初开始,古代雅典城邦内部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斗争,贵族权力不断被削弱,雅典政治逐步走向民主化。在雅典,一个公民是一个兵士、一个法官,并且还是政府会议中的一分子。柏拉图曾描述:“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雅典还构建了一套预防权力集中的机制。如议事会常设机构,采取的是10个部落轮流当政的办法,议事会的负责人也由抽签决定,每天更换,任何人不得在一年中两次担任负责人。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相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雅典民主政治波及的区域和影响是有限的。雅典民主政治存续的基础是以人们生存和安全利益基本一致为特征的小国寡民的城邦,其民主观念来自于史前的民主传统。

——摘编自张慧张文伟《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分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是一个有着独立体系的国际组织,有着独立于世俗政权控制的权力。同时教会在与国家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提出的限制王权的理论及其实际采取的措施也对人们后来反对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基督教成立之初,为取得人民的拥护,它的各种教义代表着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一种原始民本、平等的观念。从本源上来说,基督教思想与自然法观念本来就具有某种亲和之处,《圣经》中就曾表示自然本性与法律应该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欧洲宗教改革时,马丁·路德等人以《圣经》为依据,重新提出平等思想,为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平等观念的思想武器。“在极端的情形下面,世俗统治者执意不听从教会的道德指导,有良知的基督徒甚至得放弃对国家的忠诚,负起建立新政治秩序的革命责任。”

——摘编自杨骐萌《试论中世纪西欧宗教思想对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殊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宗教思想中影响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四五千年以前,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农业已进入锄耕阶段。相传大禹导江为沱,分引岷江上游洪水。先秦时期,成都平原的灌溉系统主要由人工河道、堰塘、大坝、渠、沟等组成,起着排洪和灌溉二重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古蜀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丰富治水经验和水利工程技术,就没有后世的都江堰。这也是成都平原农业经济开发四五千年,成都城市历经3000多年仍充满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生活在常遭洪水侵害的两河下游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学会了修建大坝,池塘、沟渠,各个村落在日趋复杂的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逐渐融合和统一。进入青铜时代后,大河两岸城市兴起,谷物成为城市最大的出口产品,平原上许多城市都建造了由运河、大坝、蓄水池、沟渠、引水管等控制的排洪灌溉系统。

即使是商代古蜀第一大城市三星堆,其遗址中也有被洪水冲刷过的痕迹;而美索不达米亚两河爆发洪水往往是在每年的46月,那时,春季谷物已经收获了。成都平原雨量充沛,而美索不达米亚一年中有8个月基本无降雨。因此,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两地的灌溉系统各有侧重。乌鲁克、乌尔都曾经是平原上最大的城邦,先后称雄美索不达米亚。但是,它们也尝到了土壤盐碱化的恶果。与此相对应的是,美索不达米亚中部、北部地区地势较高,有天然的排水条件,而且,北部山地有足够的降雨,基本不需要灌溉,这使得巴比伦、尼尼微等“后起之秀”逐渐超越南部城市,成为国际贸易线上最重要的城市。

——摘编自邹一清《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从灌溉系统的比较分析看古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蜀与美索不达米亚灌溉系统侧重点不同的影响。
2023-10-2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九师联盟(含蚌埠市)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除修女外,未婚女子都在父权制家长之下,已婚妇女则处在父权制之下。她们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的财产都归家长或丈夫所有。妇女如果因家长、丈夫死亡而成为自权人时,仍须处于监护人之下,由近亲实施监护,她们所为重大法律行为都必须经过监护人同意。

——周枏《罗马法原理》

材料二   但是这些差别没有一条可以作为妇女屈从男子的理由。女子的感觉和男子一样敏锐,思维和男人一样清晰。……在双方解除婚约时,他们各自的劳动都应该是家庭财产占有权的基础,因此,在双方解除婚约、分割家庭财产时,妇女应该和男子一样,平等地拥有自己的份额,尽管她只是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

——《法律的正当程序》丹宁爵士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的妇女生存状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的基础上,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有哪些进步?
2023-10-25更新 | 112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西、安徽、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甘肃新七省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海外领土的扩张,罗马逐渐建立起行省制。共和国时期,行省的行政管理系统主要由总督和财政官组成。总督由元老院任命,拥有行政、军事、司法、财政、税收等大权,这推动了军事独裁制的建立。且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行省官员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而且普遍。罗马对行省的统治残暴,经常激起行省人民的起义。特别是共和国末期,内战以及边境蛮族的骚扰入侵,严重影响行省经济的发展。屋大维上台后,对行省制进行了改革,把行省划分为元首省与元老院省,加强对行省总督的管理和监督等。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元史》说行省官掌“方面之权”,充“方面之寄”,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元朝的行省犬牙交错,其中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行省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则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为主要使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政府规定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官员等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管理等,设立地方监察网络等,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屋大维改革行省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的主要特点及作用。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2-前2004年)是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行省是其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对于乌尔第三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乌尔第三王朝将地方区划为:核心区、边远区、附属国。其中,核心区和边远区一同构成了乌尔第三王朝的行省单位,分别称为内省和外省,即行省的“二元制”结构。内省、外省统治主要有三个区别:一、地理位置不同。内省一般位于王朝的核心区域,主要是围绕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区域,北起西帕尔城、南至乌尔城(今伊拉克南部);而外省主要位于底格里斯河中上游,北起阿淑尔城、南至埃兰的阿丹顿城(今伊朗西南部)。二、赋税种类不同。内省向中央政府缴纳或接收“巴拉”税(巴拉意为“交换、轮流”);而外省向中央政府缴纳“古恩”税(意为“地区赋税”)。三、行省长官不同。内省由总督负责行政事务,由将军负责军事事务,由国王任命;而外省一般由官员统筹负责军政事务。

——刘昌玉《乌尔第三王朝行省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元代行省是元朝地方的最高级行政机构,其设置各有目的,诸如防卫祖宗之地,防范叛乱以及把握财税重地等。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事、军务、司法等各项工作。除了领置行省下属的路(府、州)和县(州)两级政权机构和宣慰司、宣抚司的重大行政事务外,还有权“处理境内官吏迁转,考核和刑事诉讼等政刑之事;掌管境内甲兵、镇戍军队等军国重事;掌管境内农桑、水利、漕运和赋税征收等经济事宜。”可见,行中书省长官以一人兼有行政、经济、军事大权。

——李俊刚《元朝行省制度及其渊源略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行省与元朝行省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乌尔第三王朝与元朝行省制的共同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在征服迦太基、希腊、埃及和近东之后,他们统治了大量的城市,其中很多拥有过辉煌的过往,有一些罗马城市是作为帝国控制体系的一部分而建立的。获得自治地位的城市,由皇帝授予其居民公民权和罗马特色的宪制。享受公民权的罗马公民有一定的地位和特权,包括参与市政管理、加入罗马军团或享受罗马法保护。宪制规定的内容包括:地方长官的选举、地方议会的运作,以及征税、征发当地劳动力和司法审判的程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治城市成为罗马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查尔斯·弗里曼《古代地中海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国家的国王会为封建主颁布特许状,在法律层面上承认城市的自治权利口特许状承认了城市内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其人身安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并免除城市居民的封建赋税。明确城市享有一定的政治管理权,独立的司法审判权。西欧城市的特许状,不仅使中世纪的西欧诞生了许多新兴城市,也使中世纪的西欧走向了法制化的道路,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与封建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杨婉嘉、王振霞《罗马帝国与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自治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和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共同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以儒家为国家意识形态,核心是大一统。从哲学上说,是天人感应;从政治上说,是中央集权;从制度上说,是文官治国;从伦理上说,是三纲五常。中国的“奉天承运”和西方的“君权神授”不同。罗马的“皇帝神格化”是为了论证其统治的神圣性,但“神意”与“民意”无关。中国的天意要通过民心来体现。“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因为强调“权力”的最终来源是“责任”。有多大权就要尽多大责,不尽责就会失去权力的合法性。这一套意识形态也不断塑造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中国社会的各阶层,都拥有对“天下”的强烈责任感,对“大一统”秩序的强烈认同,士农工商莫不如此。汉朝有完整的基层政权并深入基层的文教事业。郡守设学,县官设校,配备经师,教授春秋,用儒家文化慢慢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法度,理解同样的文化。唯有这样的人民基础,大一统王朝才能多次浴火重生。

材料二   罗马帝国注重建立稳固的国家意识形态和“罗马民族认同”。例如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后,号召以罗马的传统美德,即对家庭、国家和本土神灵的忠诚与责任来凝聚人心。维吉尔创作史诗《埃涅阿斯纪》,构建“罗马民族”认同;李维写《罗马自建城以来史》,批判分裂的派系主义;贺拉斯作《讽喻诗》,号召社会回归对家国的责任感。然而,罗马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只有行省的贵族和官僚才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不会说,更谈不上融合相通。高卢和西班牙并入罗马300年后,农民还在说自己的凯尔特语。罗马苦心建构的“民族认同”,由于拉丁语仅停留在贵族圈里而从未抵达基层人民心里,因此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潘岳《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古代罗马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与古代罗马国家治理的意义。

9 . 史料一 埃及是一个长时间处于同一王朝统治下的统一的大河流域国家……埃及与美索不达米亚不同,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运,不受外界的干涉……而且,尼罗河就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平缓的水流使北上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希腊国土的块状分布,平原面积狭小,以及这些天然国土数量之多,事先给各种小块政治单元的形成创造了必要条件,正是四分五裂的地缘分布和差异极大的地形、地貌,使希腊人长期以来习惯于城邦制的小国寡民的政治格局,甚至养成了城邦崇拜情结,以至于当建立大型政治共同体的任务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时,他们根本不可能表现出建立并维系一个大型政治共同体的愿望和能力。

——摘编自虞崇胜、杨刻俭《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地缘因素探析》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然地理环境(河流)对两地文明有何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特点及形成此特点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罗马与中国的外交联系,现在已知的只有非常零星的信息:根据中国的史料记录,公元166年,安敦皇帝(马可·奥勒留)派代表团来到中国,而在公元266年,一位名叫秦论的罗马商人抵达了皇帝孙权在南京的朝廷。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罗马帝国和中国的汉朝,古代世界这两个最伟大的帝国基本上是各行其道,几乎没有意识到对方的存在。

——摘编自【英】西蒙·普莱斯等著《古典欧洲的诞生——从特洛伊到奥古斯丁》

材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5世纪,有了“(”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交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研究早期文明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2022-09-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