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文明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一万六千多年前,北半球气候转暖为农业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契机。人类历时数千年,将野生动植物驯化、培植。此阶段后,在西亚两河流域新月地区、北非尼罗河流域、东亚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平原、巴尔干南部爱琴海沿岸等少数分散地区出现了城市、国家、文字等文明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变化是文明产生的根本原因B.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出现的前提
C.古代早期文明呈现出单一性特点D.早期各地区的古代文明都是农耕文明
2 . 罗伯特·布雷伍德在《农业革命》中强调:“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人类的能量一旦解放出来并且投入到许多新的工作中去,随之而来的就是专门的非农业的工艺发展,像纺织、犁耕、轮作制陶等迅速出现,就绝非偶然。”据此可知,农业的产生带来的影响有
①加速人口的增长②从迁徙过渡到定居③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④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在其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各文明的民居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下列民居的特点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①房屋多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
②住宅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混凝土逐渐得到普及
③住宅的布局讲究对称,主次分明,普遍采用木构抬梁结构
④房屋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造而成,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希腊和印度北部都是山地,可以有效阻挡来自草原的游牧骑兵直接攻击,中国在地理上更加独立,北部有沙漠、山峰、戈壁。希腊、印度和中国是三种完全原始的文明形式,特别是中华文明,稳定发展,自成一体,较少受到中东大沙漠的影响”。这反映了
A.农耕文明优于游牧文明B.古代文明各自独立发展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D.历史传统影响古代社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巴比伦尼亚和亚述最早的书写材料是泥板,因为两河地区有简单易得的冲积土壤。与后来出现的书写材料(如纸草、羊皮纸、皮革和木材)相比,泥板造价低廉且易于长期保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西亚楔形文字最早是书写在泥板上
②文化特色形成受特定自然条件影响
③两河流域的书写形式早于其他地区
④泥板是世界上最实用的书写材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某学者在阐述国家产生的原因时说:组织社会生产,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从事法律事务、艺术、科学…氏族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该学者意在说明
A.国家是阶级斗争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国家是各部落抵御外来侵略的产物
C.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秩序和安全
D.国家是适应社会管理需要而产生的
7 . “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①呈现多元特征                                               ②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③基本独立发展                                               ④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7-06更新 | 48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世界各地的民居呈现不同的特征。根据下表,影响各地民居建造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区域建筑材料布局特点
古代两河流域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为主,使用木材作支撑屋顶的栋梁。几户人家的房屋墙壁贴着墙壁建在一起,每户的建筑结构基本相同。
古代埃及大多房屋用泥和木材修建,用椰子叶铺成屋顶。房屋留有小洞或小窗,庭院是家庭活动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古代罗马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凝土得到普及。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核心。
A.政治制度B.经济水平C.文化习俗D.自然环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