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年代约在前1世纪至1世纪之间,很多学者倾向于这是月氏人首领墓。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该墓葬群可见证

①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   ②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
③“凿空”西域后的互动   ④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
2022-04-02更新 | 574次组卷 | 17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早期国家形成时,许多国家已具备文字符号系统。阅读《文字的演变和传播示意图》(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A.西亚的楔形文字是各种文字的源头B.日耳曼人的迁徙推动了楔形文字的传播
C.文字产生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复杂化D.多元的世界文明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
2023-05-29更新 | 254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两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考古学家在位于阿富汗北部的蒂拉丘地发掘了一批墓葬,年代约在前1世纪至1世纪之间,很多学者倾向于这是月氏人首领墓。其中出土的公羊金饰有着帕米尔高原上马可·波罗羊的典型特征,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女神维纳斯等古希腊神灵金饰品,一些扣饰上的动物图案则有中国元素。该墓葬群可见证
A.赫梯人入侵两河流域B.古巴比伦王国的鼎盛
C.“凿空”西域后的互动D.多元文明的交融互鉴
2022-04-02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英国科学史家W·C·丹皮尔认为,早期希腊哲学家所搜集的事实大部分来自于外源,如天文学来自于巴比伦尼亚,医学和几何学来自于埃及,有可能一部分来自克里特岛。丹皮尔还认为,印度数字也许是先由希腊人发明,然后传到印度和阿拉伯的。这体现了(     
A.人类文明的兼收并蓄B.文明源头在西亚和南亚
C.希腊文明的独特优势D.希腊人发明阿拉伯数字
2023-06-18更新 | 366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有一片宛如水槽的海域,有人戏称它为“上帝遗忘在人间的脚盆”。这里不仅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古代诸多文明演绎的舞台。结合所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化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达中国……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了一个罗马商战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特点。
(2)列举出公元前6世纪—15世纪这一区域出现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其中,公元后兴起于亚洲的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美国学者乔治·萨顿说:“希腊科学的基础完全是东方的,不论希腊的天才多么深刻,没有这些基础,它并不一定能够创立任何可与其实际成就相比的东西。……我们没有权利无视希腊天才的……美索不达米亚母亲。”据此可知(       
A.西亚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源头B.天才对文明传承具有深远影响
C.美索不达米亚科学成果较辉煌D.文明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2023-06-21更新 | 291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7 .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形成璀璨的世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文明交流互鉴应该是对等的、平等的,应该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应该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该是单一的、单向的。我们应该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文明的交流”展开论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0更新 | 456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