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福斯塔特遗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南郊,是一处古代陶瓷的地下博物馆。经过20世纪的多次发掘,这里一共出土陶瓷六七十万片。其中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时间从唐朝绵延到清朝,其余基本是在釉色、形制、纹饰、风格都很接近的“仿中国陶器”,占比达到70-80%。这说明(     
A.唐朝开始海上丝路直达红海B.埃及跨区域长途大额贸易非常发达
C.商贸之路推动文化交流传播D.中华文化深刻改变当地的审美文化
2023-06-06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仿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


啤酒
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

红酒
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

咖啡
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
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
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
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3 . 在古代雅典,“人是一个政治动物”“一个雅典公民是不会因为照顾自己的家务而忽视国家的;我们之中即使那些忙于业务的人也都有极其鲜明的政治观念。只有我们才把那些不关心公共事务的人不仅看作是无言的人,而且看作是无用的人”。雅典人成为“政治动物”主要体现了
A.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权利意识
B.民主政治发展对公民的影响
C.“小国寡民”状态下人的重要性
D.商品经济发展对全体雅典居民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卷入希腊化世界导致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之间的一种复杂遭遇局面

领域事例
史学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作为人质被从希腊带到罗马,对罗马历史的编纂做出了贡献。他撰写的《历史》以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分析传统来书写,追溯了罗马在仅仅53年之内就迅速崛起为世界霸主的历程,还包括对滥用权力所进行的道德评判。
戏剧两位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泰伦斯从希腊化时代的新喜剧中获得灵感,把一些欢乐的因素注入罗马文学之中。他们作品提供的场景既可以让人看到日常生活常见的错误有趣的一面,也加强了罗马统治者在巨大新帝国里的贵族政治的价值。
哲学对罗马人最具吸引力的希腊化时代的伦理哲学是斯多葛主义,因为这一学说鼓励积极的公共生活,强调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同时也鼓励达到广泛教育这一目的。
艺术希腊化艺术影响罗马的公共品味。希腊艺术家不久移居罗马,分享富有的罗马人的自主。在罗马的富裕和希腊艺术风格影响下的修辞、文学都出现了。特别是在人物塑像方面所表现出的风格,大胆地表现出面孔上的皱纹,令人尊敬的雕塑——罗马祖先半身像的传统就是这样与希腊艺术融合在一起的。

人们常说的被俘虏的希腊世界征服了捕捉者。以“罗马的希腊化”为核心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有关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语言简练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文献提供的数字估算,亚历山大在东征过程中,屠杀的平民多达25万人。波斯帝国战败投降后,亚历山大仍然纵兵烧杀抢掠,将富丽堂皇的波斯宫殿付之一炬,最后抢走的黄金数量惊人,需要5000头骆驼和2万头骡子驮运。

材料二   随着中国与中亚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东盟“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外交格局的确定,对于丝绸之路的关注也再次升温。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亚三国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也进入倒计时。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在这条昔日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


(1)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东征的性质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并谈谈你对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的理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赫梯帝国的统治者除了继续任用王室后代出任祭司职位外,还接纳异族的神职人员参加赫梯宗教活动,甚至将被征服者胡里人的神灵泰苏普和女神海帕特奉为主神。赫梯帝国的做法主要目的是(     
A.强化王室对政治特权的垄断B.充分发挥宗教的基层治理功能
C.减少被征服地区民众的反抗D.增强宗教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
8 . 如图为某学者整理的腓尼基字母传播谱系图。该图可用于说明(     
A.欧洲文化受腓尼基文化影响更深B.蒙古西征促进了字母文字东传
C.古罗马在文化上被腓尼基所征服D.腓尼基字母是字母文字的源头
2022-09-26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文化之旅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伴随这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文化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将下列古代文明区域成就与其发源的国家或地区相匹配。
①那尔迈调色板②苏美尔人战车(绘画作品)
③羽蛇神金字塔④万神殿

(2)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某人群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逐步传入中亚、北非和欧洲等地。该人群是(________)(单选)
A.苏美尔人   B.赫梯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3)下面图片为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雕塑群像(局部),从群像造型看,它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单选)

A.儒家文化   B.道教文化   C.佛教文化   D.基督教文化
(4)16世纪以后,中国传统饮茶文化逐渐传入欧洲及美洲等地,其背景是(________)
A.奴隶贸易   B.奥斯曼帝国勾连东西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5)综合上述内容,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视角,以实例谈谈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译者,易也,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翻译是“文本通过译者到达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一些事先完全无从估计的相遇”。

10 . 论述题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前5—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年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年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1750年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