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公元前3世纪时佛教被定为印度国教,但在13世纪后相当长时间里伊斯兰教也是印度的国教。这是因为(     
A.伊斯兰教的影响力超过了佛教B.突厥人入侵印度并建立德里苏丹国
C.阿拉伯帝国统一了阿拉伯半岛D.婆罗门教演变来的印度教实力衰落
2024-03-02更新 | 683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A.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入非洲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D.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2023-12-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6卷引用:纲要下第2单元(基础卷)
3 . 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使日本(       
A.建立了幕府统治B.完成了工业革命
C.实现了脱亚入欧D.建立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A.倒幕运动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宗教改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857年,美国总统给日本的外交信函以“日本皇帝陛下”开头,美国驻日领事却将信函递交给了德川幕府。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幕府权力日趋式微B.天皇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C.外交政策转向亲美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逐渐瓦解
2023-11-28更新 | 194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日新班)段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9世纪末以后,日本的大贵族庄园主逐渐获得免交国家贡租(不输)和摆脱国家行政控制(不入)的特权。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主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这使得10世纪的日本(     
A.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B.进入幕府统治政治时期
C.武士集团势力受到挑战D.仿效中国进行大化改新
2023-11-18更新 | 529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7 . 佛教提出“四种姓者,皆悉平等”,认为婆罗门教宣扬的神创四种姓是对人民的欺诈。孔雀王朝时期,佛教发展迅速,婆罗门教式微,佛教得到了刹帝利、吠舍种姓阶层和底层人民的支持。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A.神学思想走向衰落B.佛教统治地位确立
C.社会平等逐渐实现D.种姓制度遭到冲击
2023-11-18更新 | 78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法式备定”的唐制,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区划和组织,在中央创建“八省百官”制,并废除官吏世袭制,改由国家任免官吏。这些举措(     
A.推动了政权封建化B.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C.对旧贵族有所妥协D.巩固了中央集权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1970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和同开珎”钱币。此钱币圆郭方孔,币面为“和同开珎”四字,系仿唐开元通宝而铸。由此可知(     
A.日本照搬唐文化发展本国文化B.日本是中国的众多藩属国之一
C.唐朝与周边国家经济往来频繁D.唐文化传播影响日本文化发展
2023-10-0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土地兼并的急剧发展,8世纪末叶,班田制几近废弛。许多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附于势力之家,或者把自己的份地“寄进”给贵族、寺院或神社,成为他们的依附佃农。8世纪末9世纪初,形成的情况也不一致。有的庄园就是原来的村落,有的包括几个村落,被称为“垦地系庄园”;后期庄园则多是因农民“寄进”而形成的,他们原来是国家的公民,由于破产或迫于形势的压力而成为庄园领主的依附民。

材料二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牧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进入中世纪后期,王权在与教权的合作与斗争的制度化进程中走向强大,西欧城市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繁荣。王权最终能取得胜利要归因于在王权与教皇的斗争中,以及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运动,到15、16世纪大体完成。这一漫长过程的结束,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的胜利必然意味着教皇势力的衰落。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史学“人”的母题研究》《欧洲中世纪的双剑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庄园的主导类型的变化,并简析日本庄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王权地位变化的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