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日本B.阿拉伯帝国C.罗马帝国D.拜占庭帝国
2020-03-07更新 | 496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面对游牧民族的入侵,印度社会中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其他人都未经训练,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漠不关心。这说明他认为印度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种姓制度使社会缺少凝聚力B.印度人民不重视军事训练
C.游牧民族的骑兵力量强大D.印度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3 . 公元7世纪中叶,日本效仿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打上了唐文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此次改革是
A.大化改新B.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D.宗教改革
2020-07-17更新 | 432次组卷 | 2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4 . 古代日本家族观念及等级观念深厚,氏族贵族和大官僚贵族长期掌控政权。历代日本统治阶级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纳贤,让外人染指政治。这反映了古代日本
A.文化发展丧失民族特色B.统治者的统治基础薄弱
C.极力限制中华文化传播D.政治文化的封闭性较强
5 . 15世纪中叶.朝鲜官方颁布了《训民正音》。该书系统介绍了官方创制的28个标音字母文字,并配有详细的解例,开篇序言即写道:“愚民(指不通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由此可知,当时朝鲜
A.汉字的普及程度较高B.官派留学中国热情高
C.受到“西学东渐”影响D.文化世俗化趋势凸显
6 . 镰仓幕府建立后,设有负责管理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侍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这表明
A.日本开启了由中央贵族掌握实权的时代
B.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C.在贵族时代地位较高的武士退出历史舞台
D.镰仓幕府时期御家人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
2021-04-06更新 | 2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646年正月,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C.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2020-05-03更新 | 311次组卷 | 2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把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分别成为“公地”和“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孝德天皇此举(       )
A.挽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B.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转型
C.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10 .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归国后,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看出了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而后他们要求仿效中国,开始了
A.农奴制改革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D.建立政教合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