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实行“丁田制”。政府授予15岁以上的男子(丁)以一定面积的国有土地,其中口分田只准终身占有,永业田可由子孙继承。受田农民必须向政府缴纳田租、负担徭役(庸)和贡物(调)。据此可知,新罗丁田制(     
A.易于造成土地兼并B.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C.类似于唐朝均田制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2 . 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据此推断,该同学主要学习内容是
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并建立政权
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大化改新”
1207年,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

A.古代尼罗河流域的文明B.辉煌的古代美洲文化
C.地跨欧亚非的古代帝国D.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
3 . 公元7世纪,留学归国的惠日等人上奏朝廷,“留学于唐国学者,皆学以成业应唤。且大唐国,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此后该国皇子大臣等皆向留唐学生请教唐朝的典章制度。这个国家可能是(     
A.罗马帝国B.日本
C.基辅罗斯D.拜占庭帝国
4 . 有学者这样描述印度的种姓制度:各种姓集团都居住在自己的种姓区内……各种姓使用自己的水井,有自己的庙宇。各种姓之间职业世袭,不通婚,不共食。从历史长时段看,种姓制度的影响是
A.职业世袭,经济组织焕发新活力
B.贫富悬殊,社会地位不平等加剧
C.种姓隔离,导致民族凝聚力较弱
D.同姓通婚,导致种族歧视很严重
5 .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印度种姓制度时绘制的,其中首陀罗对应的选项是
A.AB.BC.CD.D
6 . “在这种制度(种姓制度)下,个人的地位不是由个人的成就所决定,个人通过努力改变地位的例子虽然不是没有但极其困难。地位的评价标准是礼仪性而非经济或政治性的。”这说明种姓制度
A.阻碍社会进步B.推动阶层流动C.有利长治久安D.促进经济发展
7 . 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运动,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事实
2021-06-22更新 | 63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701年,日本政府颁布《大宝律令》,规定制作衣服要仿照中国式样,宫廷朝服也要模仿唐代朝服;不久又下令“天下百姓右襟”,因为中国中原人自周代以后都是向右掩衣襟。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服饰开始影响世界B.日本以唐服为文明象征
C.中国传统服饰基本定型D.唐服推动了日本封建化
9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能否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7世纪中叶,日本曾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实行改革。下列对这一改革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进程C.推动了奴隶制经济发展D.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10 . 日本大化改新的社会根源是
A.日本民族危机深重,闭关自守B.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皇权旁落
C.大唐王朝高度繁荣,吸引日本D.遣唐使欲学习中国,富国强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