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中日关系的对等
2024-02-20更新 | 324次组卷 | 57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
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大化五年(649 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并建立“置八省百官”的中央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材料中这项改革措施的作用是 (     
A.建立起完善的法律体系B.促使武士集团的形成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加强了中央集权
2023-04-23更新 | 124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该学者意在强调日本(     
A.对外来文明的本能抵制B.对文化传播起桥梁的作用
C.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际D.竭力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国家重用,表3所示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     
A.快速完成了封建化B.全面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
C.深受唐文化的影响D.借鉴中国建立了集权统治
2022-12-1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57年,德川幕府成员德川光窗设史馆,以朱熹《通鉴纲目》为圭臬,开始修撰日本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大日本史》。该书反映了(     

A.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B.东西方交流的成果
C.德川幕府的保守封闭D.儒家文化圈的影响
2022-11-27更新 | 956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综合能力测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

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B

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

C

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

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

D

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

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

A.AB.BC.CD.D
2022-11-13更新 | 390次组卷 | 25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两汉时期,日本统治者经常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接受册封。隋朝时,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在使隋提交的国书中使用“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之语,后又表述为“东天皇敬问西皇帝”。这反映出(     
A.日本的自大和扩张野心B.日本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大化改新强化中央集权D.朝贡体系维系东亚和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公元前13世纪至前7世纪,雅利安人在征服整个北印度的过程中,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文化,逐渐从游牧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实现了向奴隶社会的过渡。由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A.造成了古印度文明的中断B.加剧了农牧世界的冲突
C.将印度卷入“希腊化”潮流D.塑造了早期的印度文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财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本贵族在信仰上产生了矛盾,并在政治上走向对立。公元646年,代表革新政治的圣德太子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并实行“大化革新”(即“大化改新”),将唐朝先进的经济政治制度和儒教思想进行广泛传播与学习,发展了以中国政治结构为蓝本的官僚制度,用外来的新文化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制度经过500年左右的发展后,源赖朝开始建立幕府制度,实行“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这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要求各个阶层安守本分,并反对一切违背传统伦理道德的行为。从镰仓幕府至德川幕府近700年间,武士阶层创建了一种规范性的伦理行为,被称为“武士道”。武士道精神不仅是建立在武士阶层中的道德伦理规范,同时也为各个社会阶层设立了道德标准。

——摘编自于师懿《儒家文化与日本武士道精神》

材料二   1871年到1945年,中国人对日本的认知和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871年至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为第一阶段,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他自述写作原则是“凡牵涉西法,尤加详备,期适用也”。从中日甲午战争(尤其是日俄战争)以后至民国初年,中国东渡日本留学者络绎于途。1919年至1945年为第二阶段,蒋百里的《日本人》等为这一阶段的代表之作。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意图攫取德国在华利益,进而窥视华北,引起国人警惕。“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确立“明耻教战”方针,搜集整理中日关系史料,每日在《大公报》上连载一段。19379月,蒋百里奉命出使欧洲,他在柏林写成题为《日本人》的小册子。和蒋百里同时期留学日本的戴季陶于1928年写成《日本论》一书,该书从“学问本身”对日本进行了一番研究。

——摘编自陈建云《〈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的“日本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两个阶段”的目的,并说明其共同的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历史上中日之间的相互学习中所得到的启示。
2022-10-02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