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非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马里廷巴克图以中世纪西非地区的黄金贸易和伊斯兰文化中心而著称于世。廷巴克图城有一家公立图书馆和20多家私立图书馆,藏有近20万卷阿拉伯文手稿,它们是廷巴克图城最珍贵的宝藏。阿拉伯文手稿内容涉及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等学科,还包括统治者、咨询者和商人之间的通信,以及税收、结婚、离婚和收养孩子等日常事务。

——摘编自潘华琼《马里中世纪文化名城廷巴克图》

材料二   1493年,马里属国桑海皇族穆罕默德夺取王位,建立桑海阿斯基亚王朝,笃行伊斯兰教的穆罕默德重新对廷巴克图产生浓厚兴趣,他在廷巴克图修葺了桑科尔大学。由于桑海王室慷慨提供学术津贴和优厚待遇,许多学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廷巴克图,如著有40多本法律史专著的桑海著名法学家艾哈迈德·巴巴,《西非编年史》作者穆罕默德·卡蒂和《非洲纪事》作者、著名史学家阿卜杜拉赫曼·萨迪等。穆罕默德汲取了东西方的行政精髓,以廷巴克图为中心,构建了完善的行政体系,通过联姻和交易,将众多部族的王子、贵族吸引到廷巴克图留学,使得廷巴克图成为盛极一时的学术之都。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有十几所大学和120座图书馆,大学里不但教授《古兰经》,还有历史、天文甚至逻辑学。

——摘编自陶短房《廷巴克图:学术之都的忘却和忆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廷巴克图成为西非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桑海国王穆罕默德得以重新发展廷巴克图的前提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桑海王国发展廷巴克图文化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这一氏族组织遭到破坏。由朝鲜传入日本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在日本起了与基督教在欧洲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中所起的完全相同的作用。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105年,中国人发明了造纸。751年,阿拉伯人又将它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后来传到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这些发明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金属管枪大约出现于1280年,但却没人知道它最先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还是由阿拉伯人或欧洲人发明的。1125年,指南针开始被用于航海——这显然是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世界文化史上,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 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兰教带到这里。

——杨天林《古代文明史》

材料四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的纯洁》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哪次变革?据材料归纳这次变革的因素及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对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斯瓦希里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2022-04-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贺州市第五高级中学)201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