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3世纪末14世纪初,《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风靡一时,书中描述:“中国都城中,皇宫的宫墙、天花板、墙壁涂满了黄金和白银,皇帝甚至用金砖盖宫殿,用厚厚的黄金铺地板,连窗户上都镶嵌着钻石和珠宝。”这些描述及传播(     
A.真实反映了东西方经济差距B.增强了冒险家传播宗教的热情
C.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动因D.开启了东西方建立联系的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是是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国际贸易示意图。关于该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提供了最主要贸易通道B.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
C.为西欧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D.客观上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024-05-17更新 | 219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选考)试题
3 . 1607年,某位居住在北美的欧洲移民向自己迁出地的君主致信道:“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印第安人大量减少的主因B.种植园经济兴盛的必然性
C.美洲引入小麦的历史背景D.北美居民饮食文化的嬗变
2024-05-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精神”在实质上点出了1719世纪世界历史的走向。第一、17世纪是方法论革新时期,近代的科学思维是在这个时期酝酿的。第二、以18世纪的法国为代表,启蒙思想家对米来社会提出了天赋人权、平等、法治和权力制衡等政治思想,以及自由竞争的经济主张。第三、西方文明中的“自由”和“自由主义种人类向往的理念及其所体现的民主体制,到19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包括美国)已得到广泛共识。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近代世界历史走向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世界历史某一时期,并提出一个能够反映该时期“世界历史走向”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不得与材料中的主题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扩张或多或少掺杂着对土地与财富的争夺,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或多或少都建立在基督徒对传播基督教的狂热之上。15世纪末期,这种狂热又激励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扬帆远航。这说明(     
A.西方早期的殖民扩张带有宗教动因B.教会势力干扰了西、葡政治走向
C.西、葡两国的势力在欧洲影响巨大D.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政治为主
2024-05-14更新 | 151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5世纪,由于大量的肉类需用香料进行保存,使得欧洲对香料的需求日益旺盛。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1284—1840年意大利威尼斯发行的货币)就能买到的胡椒,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其价格已经是印度价格的50倍,需要150杜卡。这一状况(     
A.推动了对新航路的开辟B.促成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C.使得欧洲商业革命加速D.是价格革命导致的结果
2024-05-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广泛推行反动的殖民政策,对殖民地实行“分地”和“监护”制,任意用抓“加勒比人”的名义逼印第安人成为奴隶或去矿井、种植园服苦役。16世纪上半叶,印第安人每年被屠杀1200至1500万人;西班牙入侵时,海地人口约6万人,至1548年时仅剩600人。西班牙殖民者在1545—1560年平均每年从美洲运到西班牙的黄金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000公斤。殖民者还利用天主教和所谓的“异端法庭”来奴役、压迫印第安人。

——摘编刘明翰、陈月清《郑和七下西洋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贡献》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发生的商业革命和殖民扩张所造成的各种后果,集中到一点,便是资本势力的增长,一个新兴的拥有资本的阶级——资产阶级——首先从西方登上历史舞台。西欧国家的银行家、商人和工场主的地位蒸蒸日上,他们注定要通过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由此加速西方社会经济的根本变革,并且影响整个世界。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为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的手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析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那么,开辟新航路仅仅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还是也有占地移民、寻找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等目的?哥伦布代表的是封建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哥伦布的“发现”应怎样评价?是“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还是“基本肯定”?哥伦布是“殖民主义海盗”,还是“伟大的航海家”?

——摘编自赵瑞芳《“新航路开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1818—1883年)在研究殖民主义问题时曾提出:“英国在印度受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学者通常提引此观点,认为:殖民主义为殖民地人民带来了西式文明,促进了落后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先进地区靠拢……所有对东方“野蛮”“专制”“未开化”等描述,无不导致了一个结论:东方需要西方来拯救。

——摘编自于志伟《列宁琼川地理论研究》

材料二   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法国巴黎公社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在晚年纠正了其对不列颠殖民主义的看法,对殖民主义在印度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分析,深刻批驳了殖民统治在东方国家造成的沉重灾难。

——摘编自李包庚、刘云霞《马克思对大不列颠伍凡主义的批判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马克思与西方学者对殖民主义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新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认识变化的原因。
10 . 下图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A.体现了城市基础设施完善B.反映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揭示了欧洲商业格局变化D.表明了意大利经济地位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