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15世纪后期葡萄牙国王声言:“葡萄牙人,作为海洋霸主,没收未经他们许可,而在地球的海洋上航行者的财产是正当的。”其后,哥伦布从美洲大陆返回西班牙途经葡萄牙时声称:他代表西班牙国王发现了日本国。以上材料表明,当时(       
A.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B.美洲和非洲基本被瓜分完
C.西班牙占据了最有利商路D.两国对殖民地争夺趋于激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下图最大程度地体现了(     

   

(注:图中数字代表欧洲城市潜能高低)
A.生产技术的辐射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贸易格局的变化D.工业城市的发展
2023-07-10更新 | 2794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3 . 17世纪,英国与荷兰激烈争夺香料贸易的独占权。1621年,荷兰采取“废掉香料森林”的做法,下令将摩鹿加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上的香料树全部砍掉,以达到在其他岛屿控制生产和贸易的目的。荷兰殖民者的做法(     
A.改变了殖民地生态结构B.导致了罪恶的奴隶贸易
C.有利于自由贸易的发展D.摧毁了殖民地香料贸易
2023-07-01更新 | 561次组卷 | 9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英、法、尼德兰在西欧国际贸易中有一定余地,有利可图;意大利实力强,有既得利益,于是相对后进的西班牙、葡萄牙人捷足先登,率先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因此,开辟世界市场,主要不是资本主义相对发展的国家承担的,而是由资本主义萌芽相对薄弱的西欧南部后进国家来进行的。这个矛盾体现了(       
A.西、葡不具备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
B.新航路开辟与西欧贸易发展关系不大
C.新航路开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D.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023-06-21更新 | 815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023-06-10更新 | 6506次组卷 | 36卷引用:第8讲明至清中期的经济与文化(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6 . 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用陆军占领的方式直接统治殖民地,英国人通过公司来经营管理殖民地。英国通过贵族和商人一起开公司把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融为一体,既为未来美国社会涂上民主底色,又使后来国内革命没有必要血洗贵族。由此可知(     
A.特权公司的民主管理促进北美社会进步B.治理模式影响社会发展
C.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方式体现其国力落后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23-06-10更新 | 684次组卷 | 8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7 . 对下面地图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B.新航路开辟后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
C.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D.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
2023-06-02更新 | 600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2023-06-01更新 | 2328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18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帮)-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9 . 甘蔗种植需要强烈的阳光和长时间的密集劳动,种植园往往疟疾肆虐,因此,蔗糖在中世纪的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15世纪,英国人年均糖摄取量接近于零;到19世纪初,这一数字已上升至8千克,蔗糖不再是奢侈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长与医疗水平的提高B.新航路开辟使东西方贸易更加便捷
C.殖民扩张与奴隶贸易的兴盛D.工业革命大幅提升民众的消费能力
2023-04-29更新 | 374次组卷 | 30卷引用:预习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寒假自学课】高二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
10 . 印度洋贸易:欧洲商人在与__________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2023-04-2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预习自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