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全球化对世界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关于全球化,学术界并未形成完整理论学说,也未达成完全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的起源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第一次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支柱的、真正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应运而生。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有学者把全球化分为六个阶段:

1492—1760年是世界市场形成前的准备阶段;

1760—1870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870—1914年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1914—1945年是全球化倒退阶段;

1945—1990年是全球化新发展阶段;

冷战结束以来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什么?它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观点:全球化是中性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全球化的起源”,形成了哪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格局和经济体制方面分析原因。

(3)如果说“全球化是中性的”,中国是怎样主动融入的?如果说“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又该如何理解?

2018-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内容和时间来判断,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B.荷兰和英国C.英国和法国D.英国和美国

(2)结合所学,概述15世纪末以来欧洲国家“对外探险”对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

材料二: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等

(3)依据材料二,指出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概括其主要的优势条件。

(4)结合所学,指出促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主要历史大事有哪些?

材料三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

(5)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采取哪些重大举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成功的经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