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看到船(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所见)……像我的大厦般大,其桅高于大厦之塔。他们就像浮于水面上的山。他们到地球每一部分去面临无数的危险。他们载葡萄酒到英国,载蜜到俄国,载番红花、油和亚麻布到亚述、亚美尼亚、波斯和阿拉伯,载木材到埃及和希腊。他们回来时,各种产品满载而归,该产品经此再转送世界各地。

——据彼特拉克(1304~1374年)《热切想看万事》

这些城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纷纷采取了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2007年版)

材料二    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

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流到东方数量
160011-14104.4
165010-138-96
17001210-128.5
17802218-2014.7

17-18世纪中国与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国的贸易中,中国以出口生丝、丝织品、瓷器等为主,进口少量土特产,明显的出超,葡、西、日等国商人不得不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逆差,于是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这种中西贸易基本结构,是西方国家以其殖民地产品,主要是白银、棉花、胡椒等交换中国的茶、丝、瓷器等,特别是西班牙几乎只能以白银来进行交换。

——摘编自后智钢《16-19世纪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深受欧洲大陆近代思想和法律影响。其最主要特点是显示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1776年杰斐逊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独立宣言》,其中涉及的民主共和国原则和美国宪政文化,成为1787年宪法必不可少的思想准备。战后初期美国实行邦联制,这实质上只是13个州组成的一个联盟,内部各自为政,中央政府权力十分有限导致社会动荡,政治经济局势呈现散沙状态,享受利益的特权阶级仅限于富人和奴隶主,再加上当时美国不同利益集团分化,导致社会矛盾突出。因此,美国改邦联为联邦,通过立宪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缓和各方矛盾。

——摘编自杨丹卉《对1787年美国制宪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世纪威尼斯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及其成因,并说明其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白银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2022-05-2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热心于航海事业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的动机除了企图夺取香料贸易之外,便是与东方的祭司王约翰联盟,发动一次新十字军运动,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

——吴于崖、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5世纪以前的三四个世纪里,欧洲与近东、印度以及中国有着相当多的经济贸易联系。由于西欧农业生产量及高档手工业品和奢侈品难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因此它必须得到来自东方的产品,这样,与东方的贸易线往往就是西欧的生命线……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了西欧城市与地中海东部的来往

——刘景华《人类六干年》》

材料三   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都是在国王或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派、支持下进行的…只要条件允许,国王们都会支持一切有利可图的海外事业……国君的支持对西欧的海外扩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使扩张分子拥有军权、政权和财权。

——王加丰《“地理大发现”的文化历史背景》

材料四   当我发现印度群岛时,我曾说这些岛屿是全世界最富有的贵族领地……在刚抵达委拉瓜(委内瑞拉)的头两天,我曾见到比我在小西班牙(海地岛)四年中所见到的黄金还多得多……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动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新航路开辟前,中西文化交流就已开始,但这种交流主要是通过中介民族进行的。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观。西班牙通过麦哲伦环球航行,开辟了西班牙——南美洲——马尼拉——西班牙的环球航线。1557年,葡萄牙人窃据中国澳门后,开辟了一条从西欧直达中国的航线。中西方直达航路的开辟使得中西文化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流成为可能。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由于亚欧非和美洲之间开始交往,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随后欧洲的船长们建立了双方永久性联系的桥梁……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西半球,同时欧洲人和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包括玉米、土豆等)。……16世纪中叶,美洲开采出的白银通过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贸易横跨太平洋直接运往中国。以白银为财源,欧洲得以在亚洲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埃德蒙·柏克三世等《世界史:大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结合图3及所学知识,简述15—17世纪欧洲人探索海洋,使全球海路大通的历程。
(2)运用上面图片及文字信息,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及影响。(要求:按照因果关系、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之后不久,便决定将中菲贸易扩大到新西班牙(墨西哥)。随着中-菲-墨贸易的开通,蕴含着中华文明意义的丝绸、瓷器和精美的工艺品进入墨西哥,并流传到拉丁美洲,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热”;随商品而来的中国商人、工匠也在美洲登陆,作为第一个登陆点的墨西哥也因此变成西方汉学研究中心;西班牙传教士们往往也取道墨西哥经马尼拉再到中国,返程亦然……中-菲-墨大三角贸易也非一帆风顺,由于菲律宾、墨西哥以及当时整个拉美都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这项贸易活动很难自然地发展1571-1815的两百多年间,它几经沉浮,但无论如何,大三角贸易在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两地在物质上互通有无,文化上促进了解。

——摘编自朱凯主编《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菲——墨大三角贸易沉浮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菲——墨大三角贸易开通的意义。
6 . 瘟疫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考验着当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14世纪,当时是“小冰期时期”,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中世纪欧洲约有1/3的人死于黑死病。当鼠疫(黑死病)爆发把濒临死亡的恐惧植入整个社会时,日常规范及习俗制约随之崩溃。……成群的自挞者蔑视教会权威……
天花等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
霍乱19世纪中叶在英国频繁发生,1854年夏天爆发于伦敦,英格兰共约5万人死亡。据研究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饮水源出了问题。

——【美】威廉.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等

(1)阅读材料一,分别简要概括三个历史时期瘟疫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   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杰里·本持利(美)《新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8年流感在全球范围蔓延的原因,概括指出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重大事件。
(3)综合上述所有信息,谈谈你对传染病与人类活动、人类文明进程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04-19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不同文明多元并存,联系密切,不断发展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在大一统观念的支配下,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全国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法律方面“明法度、定律令”,通行于全国;同时,统一税制、币制和度量衡,统一文字。汉承秦制,在边疆扩大之后仍能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性,而且在帝国形成的过程中,边疆民族与汉族不断融合。

古希腊是以众多城邦国家的形式存在的,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制度,城邦地位平等,城邦国家没有大一统观念。罗马对被征服地区不像汉帝国那样将其与内地融为一体,而是用武力让其臣服,然后将其作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所以不可能出现民族融合的局面,境内的其他民族也没有把罗马文化视为主导文化。罗马帝国建立了诸多行省,行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政策。罗马虽然在版图上建立了一个大帝国,但是却没有内在的统一思想和基础。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形成了许多封建国家。

——摘编自王晓雪《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边整经略思想之比技》


(1)依据材料比较秦汉与罗马政治上的差异。

材料二   



(2)与13—14世纪相比,17—18世纪东西方主要贸易路线及区域发生了怎样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后果绝不是把英国变成了人间的乐园与天堂。一方面,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得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它的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获得了领先地位,英国成了世界工厂。同时,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了一个城市国家,中世纪那种田园诗般的农业社会被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取代。社会经济繁荣的另外一面却是人间“地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富裕的是资本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又是贫民窟最大、最多的国家”;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都被吸引到追逐物质财富上去了,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连友谊、安闲、艺术、时间都要用金钱来衡量”;昔日“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远去了,大量煤炭的使用使得英国的上空弥漫着灰色的尘雾,形成了伦敦城上空的“伦敦雾”。英国变成了弥尔顿笔下的“失乐园”。

——摘编自苗福光《作为生态批评家的劳伦斯》


(3)围绕工业革命的后果这一主题,依据材料,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这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       

序号重要事件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911”事件爆发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英国正式脱离欧盟
(4)阅读并选择上表中三则相关资料,从“____与当今世界”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将主题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运用所选资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主题所选资料序号说明
____
与当今世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史学》


(1)指出材料中“走在前列”的国家及其根本的“内在动力”。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的变革。
2022-04-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历史(A)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郑君之罪也。

……哥氏(哥伦布)之航海,为觅印度也,印度不得达而开新大陆,是过其希望者也。……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

(1)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在写郑和传记时采用的史学研究方法。
(2)阅读材料,梁启超指出了“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这一现象。结合所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表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必将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一带一路”构想的战略意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
(2)材料二中上升曲线部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在①和④中任选一个阶段,分析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指出“崭新的时代内涵”是什么。
2022-08-10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