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492年4月,哥伦布同西班牙国王达成“圣塔菲协议”,规定:哥伦布保有在其发现领土上所出产、交换而获得的一切黄金、白银、宝石和其他财物的1/10,并完全免税;国王封赐哥伦布为其发现或取得的岛屿和大陆的统帅,他及其继承人脉享此职衔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特权。这一协议的达成说明(     
A.航海利益促成航路开辟B.西班牙垄断与美洲贸易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封建势力影响近代进程
2 . 下表是欧洲人海上探险所到达的一些地方
时间地点
1482年刚果河
1500年巴西
1521年菲律宾
1642年新西兰
据表可知,这些地方的发现(     
A.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B.证明了地球中心说的正确性
C.加速欧洲封建势力解体D.开启了欧洲与各大洲的联系
2024-05-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哥伦布说:“浩瀚的宇宙中蕴藏着不朽的灵魂。因为救世主耶稣已经为我们受难赎罪。上帝指派我去找寻所有未知的新世界,命我给新世界的人们带去福音”。这表明哥伦布远航的原因是(     
A.寻找新航线B.发现新大陆C.传播基督教D.获取新知识
2024-05-1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海图与历史

与海洋密切接触的人类活动,深刻改变了历史进程——这一切皆记录在海洋地图中。

材料一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出了珠江入海口的南海湾,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描绘海域的地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图是南宋的《舆地图》,标注了到东洋日本的海上航线,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但航海功能还没有从地图中分离出来。元代的《海道指南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航海专图。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明东西洋航海图》和《山形水势图册》的绘图水平也是与世界同步的。中古时期,阿拉伯人绘制的地图以麦加的方向为地图上方,欧洲地图以耶路撒冷为世界中心,中国海图则直观而具体地反映了世界的形状,没有巨大的变形。

材料二

1:哥伦布伊斯帕尼奥拉岛地图(1492年),图上标有哥伦布对岛屿的命名“LaEspanola”(也称海地岛)。该图勾画出了岛屿北部的海岸线,被认为是唯一留传下来的出自哥伦布之手的地图。

2:特诺奇蒂特兰城象形坟字地图(1541年),此图由最后一批被西班牙人征服的阿兹特克土著祭司绘制,描绘了史实与传说,记录下原住民对世界的最后一瞥。地图分为四格,表明这一地区由水道分割而成。

3:东非海岸地图(局部)(1558年),此图原载于英国《玛丽女王地图集》。英国王室支持率先“开发”非洲的霍金斯家族,在大西洋上从事海盗式贸易。这些华美的航海图,也是滴着黑人鲜血的奴役之图。

4:果阿港地图(1596年),该图出自《旅程:林斯霍顿前往东方或称葡属印度的航程,15791592》一书。此书的出版打破了葡萄所和西班牙对欧洲前往印度航线的信息垄断,促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1)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海图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四幅海图反映的历史信息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多角度论述,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那么,开辟新航路仅仅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还是也有占地移民、寻找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等目的?哥伦布代表的是封建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哥伦布的“发现”应怎样评价?是“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还是“基本肯定”?哥伦布是“殖民主义海盗”,还是“伟大的航海家”?

——摘编自赵瑞芳《“新航路开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1492年,哥伦布启程寻找西航路抵达印度,却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他在日记中写道:“这片土地将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无尽的探索机会。”由此可见,哥伦布远航(     
A.意在找到新的大陆B.带回了大量的资源
C.具有殖民掠夺目的D.导致世界市场形成
2024-05-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目前,关于“中世纪”终止时间的界定,学界盛行四种观点。第一,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第二,公元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三,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第四,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大航海时代。就社会转型而言,中世纪终止时间应为(     
A.东罗马帝国的灭亡B.意大利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欧洲大航海时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继地理大发现之后的科学发现让人们找到了一种信念——乐观主义……人们坚信,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将世界从罪恶、愚昧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并指明了通往新人间天堂的方向”这一方向是(     
A.开始更多关注人本身与现世社会
B.将批判精神运用到社会方方面面
C.提倡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
D.不信《圣经》和否定基督教教化
2024·江西·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概况
11854年,英国伦敦共有10738人死于霍乱;伦敦医务官发现,传染病主要出现在濒临泰晤士河的地方,离河越近,霍乱病例越多。1858年夏,泰晤士河伦敦段出现“大恶臭”,持续一月有余,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泰晤士河被严重污染。
2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31952年12月,因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污染物而造成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4000多人死亡。同一时段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也造成近400名老人死亡。
41968年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加工厂用有毒的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因管理不善,毒物渗入米糠油中,成千上万只鸡因吃了米糠油中的黑油而突然死亡,人也因食用米糠油而受害。此年7-8月,患病者超过5000人,共有16人死亡。一时间,恐慌混乱笼罩着日本西部。
5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爆炸之后幸存者中出现了所谓“原子病”,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增多的血癌。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英里岛核电厂2号反应堆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导致电厂周围80公里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污染。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记录了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评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请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恩格斯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05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500年前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开辟新航路的活动中都十分活跃,但其活动又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A.开辟新航路的动机B.探险船队的规模
C.航海活动的支持者D.远洋航线的方向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