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0年后,主要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物交互网络。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病菌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它们迁移的速度、彻底性,往往取决于交通运输的技术和技能以及贸易、生产和政治的模式。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是稻、泰、稷、麦、菽、粟等五谷杂粮。这种作物结构,在美洲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引进和传播后,迅速发生了变化。玉米、番薯、马铃薯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的供应量,贫民多以之为食。盈余出售,使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成为可用来交易的商品,并可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节省下来投入市场,用于出售或商品交换,客观上起了平抑粮价的作用,并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流民为此大量垦荒种植,对既往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尤以种植玉米者危害为重。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年以后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物种传入对中国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2 . 16世纪起,新旧两个世界之间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大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长期的,新大陆的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被引进欧洲与亚洲;旧世界也向美洲传输了许多物种。这主要得益于
A.生产技术革命性变化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C.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体D.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