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植物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一—(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河南、山东等地爆发饥荒。陈振龙的六世孙陈世元拖家带口从福建北上,将陈家拿手的番薯种植技术传到北方,饥荒危机得以缓解。因“教种有效”,陈世元被清廷授予举人头衔,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因种植、推广农作物而获得举人头衔的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

材料三   18世纪,许多欧洲大国开始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欧洲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英国皇家植物园尤其注重对外来高价值植物的收藏,该植物园栽培的物种由1769年的60种增加到1813年的11000种。1760至1808年,西班牙国王共派出了57支探险队去调查殖民地的植物群。18世纪末,这些欧洲国家以海外殖民地为主要基地,在全球建立了约1600座不同类型的植物园。有学者指出:“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对植物种质进行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核心与全球边缘之间历史关系的持久特征之一。”

一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番薯在中国种植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国家植物引种的看法。
2023-07-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两国的殖民统治覆盖了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地区,来自两国的白人移民被称为“(伊比利亚)半岛人”,处于社会的最上层,形成了一个美洲的欧式社会。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打破了世界原有的文明格局B.加速了美欧人的相互迁移
C.改变了美洲居民的生活习俗D.源于西欧人口过剩的压力
2023-07-05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朝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变化表》(部分)   

年代1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口(亿)
1661年(康熙元年)5490.2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81.2
1724年(雍正二年)6831.5
1812年(嘉庆十七年)7913.6

——三民书局《历史(第二册)》

材料三   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哥伦布首航美洲时就发现了玉米和甘薯,此后,玉米在欧洲和非洲等地逐渐流传开来。16世纪中期,玉米传入中国,并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甘薯约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又名“番薯”。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列举材料一示意图中①和②的主要贸易商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重要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并从中分析当时的危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二中耕地和人口变化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马铃薯被一些学者视为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植物之一,以下是其传播轨迹,它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人类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是(     
   
A.由欧洲主导B.具有破坏性C.具有政治性D.具有丰富性
2023-07-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殖民统治与非洲传染病传播】

材料一   欧洲殖民征服打破了非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原有的生态平衡。15世纪起,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开始向非洲进行殖民扩张,在长达数世纪的奴隶贸易期间,欧洲、北非、南亚的殖民者和商人将麻疹、水痘、肺结核和梅毒等传染病带到非洲各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非洲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殖民征服加剧了传染病在非洲的传播。

在殖民统治下,非洲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变动。城镇化进程加速,强制劳动以及公路和铁路交通使得非洲民众的流动更为频繁,在客观上加剧了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

材料二   面对殖民地城镇的传染病问题,殖民政府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欧洲白人的健康。殖民地政府为此推行种族隔离措施,并且全面干预城镇中的非洲民众生产和生活方式,亚洲人和非洲人成为殖民政府防疫措施的针对目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在南非的开普敦、德班和伊丽莎白港等城镇,殖民政府对于亚洲人和非洲人居住区采取防疫措施,将其居住区视为传染病滋生地,对欧洲白人的健康构成威胁。为此,殖民政府将亚洲人重新安置到远离欧洲人居住区的地方,意图通过这种防疫措施,强化殖民城镇中的种族、阶级和文化差异。

——摘编自李鹏涛《殖民统治加剧非洲传染病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非洲殖民地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殖民者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措施并予以评价。
2023-07-0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阿兹特克帝国的天花感染者躺在床上无法挪动头颅和四肢;许多居民因丧失最基本的行动能力,最终只能躺着活活饿死。绝大多数感染者都会死亡,而幸存者身上会留有丑陋的疤痕。天花在美洲传播的背景是(     
A.殖民活动导致的文明碰撞B.殖民扩张带来的物种交流
C.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拓展D.近代欧洲医疗体系的建立
2023-07-01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1500-1775年大西洋沿岸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示意图》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二   在欧洲殖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被新形成的多元文化所取代。来自欧洲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生活在美洲各地、各部落的印第安人,以及来自非洲不同地区和部族的黑人奴隶,共同成为这种多元文化的创造者。墨西哥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成为“混血社会"。在巴西,不同种族通婚的情况更普遍。在这个混血社会中,人们因为血统而分成等级。最高等级是出生于伊比利亚半岛的白人移民“半岛人”,处在最底层的是印第安人与黑人的混血儿“桑布人”。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刘新成、刘北成著《世界史•近代卷》

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6-27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卷人这种交流。澳大利亚的情况说明了这一点:澳大利亚是现今羊毛、羊肉、牛肉之类初级产品的主要输出地,而所有的这些农牧产品都来源于外界移入的物种。以上现象的出现源于(     
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商业革命D.价格革命
9 . 1647年,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一位游客参加了一个派对,派对盛宴上有乳猪及一种名为“Kill Devil”的饮料。“Kill Devil”由种植园中的甘蔗榨糖后的副产品酿制而成。这一史料可用来说明(     
A.跨太平洋贸易的繁荣B.欧洲殖民者改良美洲物种
C.美洲出现了商业革命D.殖民扩张推动了物种迁移
2023-06-21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目标迈出的关键性的第一步。在此后的200多年中,人类社会文朝看这个目标迈出了重要的第二步,即加强了世界各区域间的交流与联系。下列属于“第二步”内容的是(       
A.物资和物种的交流加强B.亚非之间开始物种交流
C.欧洲人口出现大幅增长D.西亚食物物种传入欧洲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