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图1 新航路开辟以前

                                                  图2 新航路开辟以后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二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美洲殖民地之后,大批移民带着发财的梦想涌入新大陆。到16世纪末,短短几十年内就有十万白人分散到美洲各地。不过,人口基数大以及后来对屠杀的限制加强,土著印第安还是这种基因融合的主要基础。西班牙、葡萄牙政府为了稳定殖民地社会,鼓励移民与印第安女子通婚,于是在合法的或暴力的结合之下,印第安女子产下了第一批印欧混血的后代。接着,混血人种又与欧洲人、印第安人,或者其他混血者结合,产生了进一步的人种融合。不久,大批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卖到美洲,逐渐成为人种混合的另一群主要基因提供者。黑人与白人、印第安人、印欧混血人之间都产生了新的混血后代。

——摘编自蔺志强《新旧世界的交汇:大航海时代》

材料三   西方近300年的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欧洲的各种家畜(马、牛、羊)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及稞麦)和水果(橄榄、葡萄)等被带到各个殖民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南瓜以及可可等,也被带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一、对比图1和图2,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新旧世界”的交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024-04-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高考班)
2 . 如图为十六、十七世纪世界贸易体系图,这一体系促使中国(     

A.贸易长期逆差B.逐步成为世界市场雏形的中心
C.专制空前强化D.资本雄厚的大额贸易得到发展
2023-11-1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下册考点突破之易错易混集训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不同地区的文献对玉米足迹的记载。

玉米不但是玛雅人的主要食物,更是深入到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之中,生养死葬,没有一样能少得了玉米;玉米之于玛雅人,正如水稻之于中国、印度,小麦之于埃及、巴比伦,甚至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在玛雅神话中,造物主用玉米创造了人类。

——【美】西尔韦纳斯·莫利《玛雅三千年》

玉米的到来,使欧洲南部的农村景观、农业传统、饮食习惯和整个生活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由于玉米种植方便、价格低廉,一方面为地主、佃农、放债者、土地领主和新的中产阶级带来了财富,另一方面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的食物,尤其是在遇到饥荒时,几乎成了穷人们唯一的救命稻草。自从玉米被引入之后,欧洲的人口数量也持续迅速增长。

——章林《玉米:大刍草的7000年环球之旅》

玉蜀黍……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芭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豚,秆干以供炊,无弃物。

——【清】吴其溶《植物名实图考》

1550年后,玉米逐渐成为非洲大西洋沿岸的主要作物。非洲酋长和国王们通过集中储存、分配玉米来实现权力的最大化……推进了比以往更大规模的国家的产生。便于储存和携带的玉米也使得军事扩张和奴隶贸易等更容易深入内陆。

——【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足迹”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4-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学业诊断历史试卷
4 .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学界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可谓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6世纪所创作的马尼拉大帆船版画:5艘马尼拉大帆船停泊在墨西哥太平洋海岸的港口,水手通过小船接驳上岸,岸上码头的工人准备卸货。图2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即“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1的史料价值,并指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影响。
2024-06-0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正在形成的全球交换网络



图1 人口的迁

图2 物种的交流

图3   商贸活动

材料二 世界史研究正在出现范式转型。……新研究范式在几个方面重塑了世界历史的书写习惯:

它更强调从全球视野或突出历史研究空间单位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的视角,对传统世界史研究的很多题材,如政治事件、文化变迁、物品和贸易交流等等,进行审视。

它拓展了世界史研究的路径和学科边界。很多研究从生物学、环境科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角度审视世界历史。

——摘编自何平、李明宇《略论晚近世界史研究范式的转型》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

(1)图1所示马铃薯发源地是哪一地区?
(2)根据图1,指出马铃薯在16世纪前后传播范围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3)结合图1、图2,说明马铃薯传播的影响。
2024-05-1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6世纪西欧人绘制的马铃薯图和番茄植株图。这些物种在16世纪之前,并不为欧洲人所知晓。之所以西欧会出现下图,主要是由于(     

马铃薯图
A.原产美洲的物种传入欧洲B.欧洲农作物栽培技术进步
C.欧洲的印刷技术水平提高D.跨太平洋贸易的不断发展
2024-05-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哥伦布大交换”示意图。据图可知(     
A.美洲文明未驯化牲畜B.欧亚地区物种传播范围有限
C.印第安农业高度发达D.物种交换丰富人类饮食结构
2023-04-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108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大交换”(图4)一词流传极广。在15世纪欧洲人到达他们所称的“美洲”的时候,洋葱、橄榄、咖啡豆、桃子、小麦、水稻、香蕉、甘蔗、蜜蜂等欧洲物种也随之来到了这片大陆。


   

——摘编自[巴西]丽思·塞德雷斯《来到美洲:创造新的社会——生态景观》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了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时代有了很大不同。人们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对这一历史趋势予以普遍关注,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马克思时代还不是太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后,跨国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而自由流动,给世界经济带来许多新的不稳定因素。资本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掠夺由赤裸裸的暴力变为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等“和平”手段。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摘编自王哓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大交换”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马克思时代相比,今天经济全球化的不同。
2023-07-2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图1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图2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与图1相比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023-09-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