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7 世纪以后,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印第安部落,小麦、大麦等作物随处可见,甚至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它们,它们帮助部落度过了食物短缺的冬季。这说明(     
A.物种交流解决了美洲粮食问题B.印第安人的主食发生改变
C.农作物成为殖民扩张的利器D.亚洲物种在美洲得到推广
2 . 16世纪初,天花从西班牙殖民者那里开始传入北美。后在北美各地的印第安人中流行,休伦人遭受的打击极为惨烈,1634—1640 年人口数量从3 万下降到1 万。到17 世纪中叶,休伦人走向了灭绝,只留下了一个以其命名的休伦湖。这反映了(       
A.疫病流行打击了美洲文明B.殖民掠夺使美洲人口减少
C.列强殖民扩张竞争的激烈D.新旧大陆的联系不断增强
3 . “……彻底改变了中国饮食的口味特征,并且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的族群认同、审美取向和符号象征体系”,该作物最有可能(     
A.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B.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C.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巴西D.明朝时传入中国
4 . 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     
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1500年以来,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影响了东南亚群岛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各种趋势;拉丁美洲的粮食作物,如木薯、玉米等,对中非、中国和巴尔干地等各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国际交流推动历史进程
C.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白银流动催生价格革命
2023-06-01更新 | 2310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6 . 杰里·本特利等在《新全球史》中描述道,1500~1800年,美洲的玉米、花生、烟草等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与此同时,大量非洲的奴隶被运往美洲。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亚洲国家的人口增长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世界范围的物种交换
7 . 18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开国者们重视引入“旧大陆”的植物品种,以便重塑北美大陆的植物分布,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其引入的植物有( )
A.橄榄、大麦B.葡萄、南瓜C.水稻、玉米D.甘蔗、辣椒
2023-03-23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2)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练)
8 . 蔗糖起源于亚洲,1430年,葡萄牙与意大利商人将蔗糖种植引入到马德拉群岛(非洲西海岸),随后扩展到其他大西洋岛屿。16世纪初蔗糖被引入到巴西,从而使其在整个近代早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商品。这反映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早期全球化发展B.物种的跨洲际传播具有单向性
C.物种交流改变了殖民地经济结构D.欧洲殖民者开始主导世界市场
9 . 15世纪前欧洲人仅把棉织品用作装饰品、桌布等,从16世纪开始,印度实用、舒适、色彩斑斓的棉纺织品源源不断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生产了占世界1/4的棉纺织出口品,年获利甚至达到数百万两白银。这可以用来佐证(     
A.海路贸易得到蓬勃发展B.印度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D.欧洲产生价格革命的根源
2023-01-05更新 | 1969次组卷 | 25卷引用: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复习培优卷】-【大单元教学】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下)
10 . 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