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原产于卤美洲,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引入我国。其中最主要路径有三条:一是从越南引入广东东莞;二是从南澳岛传至福建漳州;三是由陈振龙引入至福建福州。后逐渐向各地蔓延,至18世纪中期,番薯已遍布全国(如表3所示)。爵著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因其高产、抗旱、适应性强、口味香甜等特性,深受百姓喜爱。

表3   番薯引入各省的时间

省份云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川广西江西湖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南河北贵州山西安徽
番薯引入年份15761589159316081608173317361736174017421743174617461748175217561768

——摘编自于爱芝、杨敏《番薯引入对明清人口的影响》

材料二 番薯的推广,使大量滨海沙地和山区的贫瘠丘陵得到开发利用。番薯更是绝对的高产作物,而且所需的人力少,但收获量却大大多于其他粮食作物。

——摘编自郑南《从玉米、番薯、马铃薯的传入看外来农作物传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番薯在我国引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番薯在我国引种的影响。
2 . 马铃薯于16世纪中后期从美洲传入爱尔兰,到17世纪末,“醋蘸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养活了大量的爱尔兰人。同一时期,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逐渐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用面粉做成的食物种类繁多,风格迥异。此现象可以佐证(     
①世界联系的加强②洲际物种的交流④生态环境的恶化③贸易中心的转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探索海洋,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是其中的两大壮举。他们的相同之处是(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郑和航线路线图
A.二者的目的和性质相同B.规模和影响相似
C.推动环球交通网络形成D.都曾途经东南亚
4 . 非洲人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他们不仅得到了酒和武器,还得到了某些实用性商品和经济上具有生产性的商品,如纺织品、工具、玉米和白薯等。这反映出(     
A.朝贡贸易的积极影响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黑奴贸易的客观影响D.物种交流的思想价值
5 . “ 咖啡树原产埃塞俄比亚,咖啡饮料大概在1400年左右在也门的摩卡市发展出来。1500年时,这种饮料在阿拉伯半岛已到处可见。咖啡馆诞生于中东。……巴黎的普蔻咖啡馆是文艺界人士的交流中心,伏尔泰之类人士就在这里讥刺贵族的可笑可恶。”这体现了(     
①咖啡伴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到世界
②伏尔泰推动了法国民族意识觉醒
③欧洲已成为世界政治文化的中心
④咖啡馆逐渐成为社交的重要场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全球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之间的交换。据如表可知(     
新旧世界主食作物种类(单位:百万卡路里/公顷)
美洲主要作物旧世界主要作物
玉米7.3稻米7.3
马铃薯7.5小麦4.2
甘薯、山药7.1大麦5.1
树薯9.9燕麦5.5

A.人类世界的经济生活得以丰富B.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美洲人口由于物种交换而增加D.旧世界的饮食结构进一步完善
2022-09-05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学习小组以“走向整体的世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做了如下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二   15751815年,每年驶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通常在20~60艘。据估计,1565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随着贸易的发展,阿卡普尔科由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成为墨西哥著名港口。福建漳州的月港是丝银贸易的重要口岸,很快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沿海商业城市。


——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


(1)将材料一中的知识体系补充完整。
(2)对材料二中的“马尼拉帆船贸易”进行评述。
8 . 在美洲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3种外来植物,但1个世纪后,就有了91种外来植物,其中欧洲植物占了当地总植被的一半。187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有153种不同的欧洲植物,50年后,潘帕斯草原上只有1/4的植物是原生植物。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美洲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改变D.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9 .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由于对面包的需求量较大,而面粉运输成本太高,所以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引入了旧大陆的农作物。这一叙述可用于解释
A.远洋交通工具革新的必要B.白人在美洲殖民扩张的动机
C.美洲单一农业结构的形成D.大麦、小麦在美洲推广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00年后,主要由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组成的海员们把几乎所有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生物交互网络。地球的海洋和沙漠不再能够把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隔离开来。世界失去了生物边界,植物、动物和病菌可以迁移到任何生态条件允许它们传播的地方。它们迁移的速度、彻底性,往往取决于交通运输的技术和技能以及贸易、生产和政治的模式。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是稻、泰、稷、麦、菽、粟等五谷杂粮。这种作物结构,在美洲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引进和传播后,迅速发生了变化。玉米、番薯、马铃薯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的供应量,贫民多以之为食。盈余出售,使玉米、番薯、马铃薯等成为可用来交易的商品,并可将价格比较高的稻谷等粮食节省下来投入市场,用于出售或商品交换,客观上起了平抑粮价的作用,并促进了明清时期粮食商品化的发展。而流民为此大量垦荒种植,对既往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尤以种植玉米者危害为重。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00年以后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物种传入对中国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