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15-20世纪人类历史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葡萄牙王室倡议和鼓励到大西洋探险已经有些时候了,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做了许多工作,为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铺平了道路。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根据1494年的一项条约,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对地球进行了瓜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等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1841

1877

农业

20%

14%

工业

43%

55%

服务业

37%

31%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原因,并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地球的依据。任选两国中的一位航海家写出其航行路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当时西欧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概述其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一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 . 白银在古代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与白银,这两个至柔与至刚、种类迥异的产品,成为了全球贸易的主角。马尼拉成为黄金转运口岸。中国丝绸运往菲律宾,转装上大帆船,经由马尼拉销到墨西哥,再行销拉美各地,又称大帆船贸易。葡萄牙人的大帆船把中国的丝绸运往印度的果阿,再运到里斯本。秘鲁、墨西哥出产的白银后来几乎全部进入了中国。来自遥远新大陆和近邻日本的数量惊人的白银,也像汹涌的洋流一样汇入中国,以至于贡德·弗兰克把这种结构性贸易逆差戏称为商业上的“纳贡”。

——摘编自罗雪挥、黄陈辰《丝绸白银柔与刚的贸易》

材料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危机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德、日本、加拿大等国先后放弃金本位,企图以此向用银国转嫁危机。1933年3月,美国亦放弃金本位,使美元贬值,并单方面违背“白银协定”,在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白银,企图以“提高银价,即为提高四万万人民的购买力”的办法,将美国的经济危机转嫁给中国人民。种种因素使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1935年以前,白银及银元在国际市场上是一般商品,在中国则是通货。国际市场银价的上涨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引发了1935年的白银风潮。对于白银风潮,南京国民政府也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摘编自姚会元《论法币改革》

材料三: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白银这个深埋在地下的蝴蝶,在美洲扇动的翅膀,刮起长达数百年的飓风,让无数国家崛起又没落。

——摘编自温伯陵《五百年来的白银贸易和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丝银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指出葡萄牙参与丝银贸易的中转站,并分析“汹涌的洋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5年中国“白银风潮”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南京国民政府为应付此次“白银风潮”采取的“有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阐述白银让中国“崛起又没落”的“蝴蝶效应”。
2024-04-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原创模拟历史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白银变局可以一窥中国历代政经的得失,在政治与资本之间,中间力量总是弱势甚至缺失,资本要么得不到政治保护而湮灭,要么就是汲汲寻求政治保护而自我窒息。商业的失败与成功往往与政治休戚相关,金融尤其如此,如果中间力量得不到发展,商业则过于压抑,最终政治也会溃败。……以海外白银流入开始,以收缴真金实银结束,这就是中国白银数百年的循环。在历史的循环之中,有无数天问等待答案。答案是白银,也是人性的贪婪,更是制度的大失败。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诸如转账汇款、投资理财,小额贷款、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这些金融服务不仅仅融合了互联网开放、创新的特点,同时业务办理操作易行,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公司不断转型提供金融服务,对于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银行的核心功能—支付结算正在被第三方支付机构所侵蚀,大大小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结算中承担了银行的结算职责,将银行不断边缘化、通道化;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浪潮中,因为互联网金融产品较传统银行服务更契合交易场景和客户习惯,银行的客户资源正在被瓜分,“手握资金、坐等客户”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杨建新《在互联网金融大发展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

材料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事件,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并波及到很多国家,造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于虚拟金融和现实经济生活的严重脱节,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启示是:金融监管部门应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重点监管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商业银行自身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商业银行财务活动中的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

——丁玉书《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对中国金融业的启示》


(1)阅读材料一,写出葡萄牙人参与中国白银循环中利用的亚洲贸易枢纽。结合清朝的制度实况,分析“白银流入中国”的不利因素。
(2)参考材料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20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金融与生活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23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认为,贸易造就世界。

材料一   在明清海外通商基础上,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的归宿”。为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前期继续向中国输入大量白银;尤其是清朝“弛海禁”后的一个时期中,到达粤海关的东印度公司船只所载货中,9/10是银货。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同样,自18世纪中叶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已逐渐将其在亚洲的贸易中心转向中国,英国对华贸易在整个中西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而中国在海外贸易中保持着顺差。与此同时,私人贸易在政府主导控制贸易的情境下发展很快,贸易规模大大超出了清王朝的控制范围。

——客卿《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材料二   “中心——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据舒建中《沃勒斯坦“中心——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材料三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