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园林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私家园林主要是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连,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的园林。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赏为主的要求。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的场所。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

——摘编自祝建华主编《中外园林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的平面是严整对称的,庭园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或分主、次轴,甚至还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区域平行,或呈放射状。尽力使中轴线富于变化,各种水景,如喷泉、水渠、跌水、水池等,以及雕塑、台阶、挡土墙、壁龛、堡坎等,都是轴线上的主要空间序列设计及装饰,有时以不同形式的水景组成贯穿全园的轴线。

府邸或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十分雄伟、壮观,给人以崇高、敬畏之感;或设在中间的台层上,从府邸中眺望园内景色,出入方便,府邸在园中这种亲切宜人的尺度,给人以亲近之感;或由于庄园所处的地形、方位等原因,府邸设在最底层,重在序列设计。庄园中有凉亭、花架、绿廊等,设置拱廊、凉亭及棚架,既可遮阳又便于眺望。

——摘编自祝建华主编《中外园林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私家园林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时代精神是如何在台地园中体现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中世纪,拉丁语作为官方语言主要在基督教话语体系和封建贵族的统治上层发挥作用。由但丁等人发起的"俗语运动"强调语言的可感性、可说性,可听性,语言从生活中收集并提炼,并以此将主体带入新的道德世界。……"俗语运动"让语言从中世纪的神学话语"下降"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将语言与人真正连接起来,使人能够在语言的帮助下掌握自身。语言成为人们摆脱属地控制的有效工具,并由此形成了广大的社群与社会。"俗语运动"对当时的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政府法律文件、公共标语、城市雕塑等逐渐被俗语取代,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剧烈变化。

——摘编自徐艳东《自由、尊严与主体权利》

材料二   胡适、陈独秀发动的文学革命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白话为工具建立"活的文学"、"人的文学",并提出"为立国而造人"的口号。在文学革命推动下,各地文坛纷纷创办白话文刊物。1920年,教育部颁布政令今,承认白话为"国语",学校采用白话文教材。北京各区政府和社会团体还办有半日学校、识字班等教育机构。这场"阅读革命"把民间文化思想和词汇带进贵族文学里,使传统社会的权威基础得以动摇,把以文言文为工具的精英文化改造为白话文为工具的大众文化。从1920年初开始,"改造国民性"、"主体性和唤醒"成为文学革命的新口号。

——摘编自逢增玉《对文学与人的改造与设计的思想及其历史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俗语运动的社会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 当意大利人摆脱了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他们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导师,这就是他们热爱古典文化的原因。这说明
A.商品经济催生了人文思想的复兴
B.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核心内容
D.古典文化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