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6世纪初,欧洲约250个城市拥有印刷机构。但印刷书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欢迎,因为“人们十分注意书籍外观的美丽”。但不久,书籍内容慢慢战胜了华丽外观,普通阶级的市民也能购买到价格便宜的书籍,图书馆的藏书量飙升。该状况(     
A.助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B.根源于宗教改革的开展
C.有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D.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乔瓦尼认为,尽管在其他方面古代有优越于“我们”之处,但在信仰方面“我们”不会居于他们之下,因为古代人在异教的引领之下,必将走入歧途,而“我们”则沐浴着基督教的光芒。乔瓦尼的观点(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统治B.开启了宗教改革运动
C.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D.高扬了理性主义旗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文学名著,如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薄伽丘的《十日谈》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阿拉伯著作《天方夜谭》的浸染。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借鉴了阿拉伯哲学家伊本·阿拉比著作中关于先知夜间旅行和登霄(原意“梯子”)的说法。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阿拉伯文学成为欧洲近代文学源头B.阿拉伯哲学对欧洲近代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C.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阿拉伯文化西传影响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
2024-04-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出现的显著变化是,从各个文明的独自发展演变到全球步调一致的共振期,即“共时性发展”时期。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自正德以来太仓银库的收入总数,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正德初年149万两,嘉靖十一年(1532年)243万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295.7116万两,万历五年(1577年)435.94万两。万历之前,江南实行的“征一法”,江西的“鼠尾册”,东南出现的“十段锦法”,浙江、广东出现的“均平银”,福建出现的“纲银法”,都具有徭役折银句田亩转移的内容。

张居正在万历六年(1578年)下令清丈全国土地。请查溢额脱漏,国家掌握的田亩数达7013976顷,此弘治时征税田额增多了300万顷。在这个基础上,于万历九年(1581年)采用一条鞭法,作为全国通行的制度。

——摘编自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等

(1)从共时性发展的视角分析说明一条鞭法实施的原因。
(2)若进一步探究16世纪的中国进入共时性发展时期,你认为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请举例说明,并说明理由。
2024-04-2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5世纪,一名意大利商人援引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阐述,认为商人的尊贵之处在于商人能推进公共福祉,并且只有具有知识的商人才能解决国家经济问题,他把商人看作“理想的公民。这表明(     
A.罗马文化促进工商业的发展B.商业发展推进公共福祉兴起
C.重商主义提升商人社会地位D.文艺复兴助推商人自我认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世纪,意大利很多城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摒弃了对《圣经》的研读,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体育等课程。另外,为了适应城市商业的兴起和发展,有些地方还开设了商科等课程。这表明当时意大利(     
A.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变革B.教育开始呈现世俗化的趋势
C.教育已摆脱宗教的束缚D.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一带兴起,16世纪左右扩展到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大西洋沿岸国家,内容也延伸到机械、数学等文艺之外的领域,还与宗教改革运动相互影响。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各国之间文化联系加强
B.新型经济成分不断发展
C.政治变革成为主流思潮
D.文化繁荣促进思想解放
2024-03-24更新 | 17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阿格斯提诺·利弗(1473~1546年)提出了美的自然主义理论。他认为美就是自然的东西,他不断地发明新技术,从而接近了艺术的主要目标,即摹仿自然。而达·芬奇认为“画家要完成自己的作品必须考虑十个不同于雕塑家的主题:光、影、色彩....位置、距离、移动及其他”。这反映出(       
A.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近代人文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
C.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D.人文主义推动近代科技的发展
2024-01-10更新 | 18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综合如表可知,文艺复兴期间的作品(     
代表人物作品主题思想
乔托《犹大之吻》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
但丁《神曲》表达了善恶标准和对天主教公的厌恶
薄伽丘《十日谈》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冲破了神权政治理论的桎梏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洋溢着对人类才智的赞美,以及对贪婪自私的诅咒
A.旨在反对宗教信仰B.带有鲜明的宗教色彩
C.宣扬新的时代精神D.彰显资产阶级的贪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