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荷兰地区的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受到人们的喜爱。康坦·马西斯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穿联合创作的先例。昆丁·马西斯本来也是一位宗教画家,后来才慢慢转向风俗画,而这幅《银钱兑换商夫妇》则被美术史家称誉为 “开辟了近代美术猫绘日常生活的先河”。《银钱兑换商夫妇》描绘的是安特卫普出现的金融 业务的最早商业形式——钱铺,它是银行的雏形。画中这一对夫妇,男的是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女人悠闲地翻着画册,眼睛却注意着丈夫的活动,这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妇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桌面上有一面凸镜,镜内照出这个房间长方形的窗子,透过窗户还可以看见街上的房子与树林。

该图有多个版本,最早的版本(左图)是尼德兰杰出的画家马西斯创作于1514年的作品,题为《银线兑换商夫妇》,而另一幅(右图)只是该图的变体画而已,其作者估计是另一位尼德兰画家马林努斯··罗棉斯瓦莱,所谓变体画,是指画家对同一画题,用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的作品,除最先或最主要的一幅外,具余的都可称作变体画、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变体画的大量涌现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伊丽达等编著《图说西方绘画艺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德兰风俗画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解读《银钱兑换商夫妇》。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运用图像史料进行史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梦龙整理、编创“三言”,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逐利的目的,但他要通过“三言”来醒世、导俗,进而实现其济世的高远之志,却也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他的工作是以收集、整理、润色为主,因此原有的附着于宋元话本故事的娱乐性、消遣性痕迹就仍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冯梦龙一般很少现身故事主干作连篇累牍的说教,只是利用篇首和篇尾的诗词,对故事人物做出道德评判,在此基础上来引导读者,这是一种相对含蓄的作法,不影响市民读者对小说故事主体的消遣阅读。

——罗小东《 “三言”“二拍”作为通俗文学的特点及局限》

材料二     《十日谈》成书于1348——1353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双峰并峙,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图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篇故事大都以14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16世纪,已刊行87版。

——任世江《<中外历史纲要>解析(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小说的功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所反映社会现实的共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