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历史著作中的“世界”
历史学家所著史籍的内容提要
希罗多德(古希腊,约前480-前425年)1)古希腊先民的历史意识被神话传说所笼罩。而希罗多德《历史》记述的希波战争各城邦同仇敌忾,终于击败波斯帝国,揭示出拯救希腊的是人而不是神。该书涉及的范围主要从地中海到波斯地区。
奥托(德意志,11141158年)2)著《双城编年史》,以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宗教思想统摄全书。他认为“世界分三部分:亚洲、非洲和欧洲”,书中所述的“东方”仅仅是十字军东征所及的区域,古罗马和日耳曼是他主要的关注点。
伏尔泰(法国,1694-1778年)3)著《风俗论》,从远古中国讲起,涉及欧、亚、非、美各洲的历史,但缺乏对东方民族历史的深入分析。作者力图说明,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步摆脱偏见、迷信和奴役,向理性、公正、文明的方向前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1)(2)(3)之一,分析上述欧洲历史著作中对“世界”的认识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意大利思想家贝卡利亚(1738-1794年)提出:为了使社会获得益处,应该使教育普及而深入,这样可以减少犯罪行为,而且教育比采取制裁更有效。该主张
A.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B.表明新式教育得到普及
C.意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打破教会对教育的束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65年,卢梭的名著《爱弥尔》被判在马德里的一所教堂公开焚毁。许多西班牙青年由此知道了该书并借来秘密阅读。此后,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著作被走私带进西班牙,赢得了众多读者。1768年,"西班牙民众已普遍产生漠视宗教的现象,甚至不信宗教"。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新思想传播B.启蒙运动中心转移到西班牙
C.教权成为文化批判的主要对象D.反封建斗争潮流进一步发展
2022-03-26更新 | 936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伏尔泰研究了牛顿的科学成就,孟德斯鸠写过多篇自然科学的论文,康德在46岁之前的著述也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他们“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据此可见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
A.划清与自然科学的界限B.开启近代思想解放序幕
C.偏离了文艺复兴的轨道D.汲取了理性思考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法国启蒙思想家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而不是正规的哲学论文。采取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避免天主教会的迫害B.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C.更多致力于启迪民众D.批判教会并宣传理性思想
2021-08-05更新 | 9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四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是18世纪法国某学派编撰《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插图,其标题从左到右分别是天文学、气象学之暴风雪和骨骼解剖学。在这本书里,他们为读者介绍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方
A.近代科学的产生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理性时代的到来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诗人但丁(12651321)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而落在个人身上。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材料三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材料四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尚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特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1)根据材料指出,材料一是哪个学派的主张?材料二、材料三各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他们共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依据材料四,归纳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制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说明产生的影响。
9 . 有学者认为:“在康德那个时代,启蒙意味着一种觉醒,从自然王国中发现真理,用真理取代宗教迷信;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启蒙意味着一种背叛,要求砸碎几千年以来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枷锁。”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欧洲启蒙运动源于对宗教神权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旨在“背叛”封建纲常礼教
C.启蒙思想家因“觉醒”与“背叛”的矛盾而求索
D.思想启蒙的历史蕴涵着“觉醒”与“背叛”的变奏
2020-11-03更新 | 515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法国大革命中沦为阶下囚的国王路易十六读完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喟然长叹:“这两个人毁了法国!”这说明了启蒙思想
A.对法国大革命起到了动员作用B.导致了法国的政教分离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彻底解放D.否定了法国的等级制度
2020-10-26更新 | 185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