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威廉亲王兵不血刃,半个月就进军伦敦。英国的贵族与议员们组成的协商会议在1689年2月6日通过决议,宣布詹姆士二世“退位”,由威廉和玛丽夫妇作为英国国王与女王共同统治英国。半个月后,伦敦举行了威廉和玛丽的君王加冕典礼,典礼极其隆重。
——引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引自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材料三、下图是美国费斯特拉教授向学生讲解《1787年美国宪法》中的课件中关于“三权分立”示意图

材料四、“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议员之选举人所需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引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阅后回答:
(1)材料一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权利法案》都限制了英国国王的哪些权力?
(3)假如你是费斯特拉教授,请你向学生简要介绍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中三权分立的情况。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2016-12-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泰兴第一高中高一上期阶段练习01历史试卷
2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10倍于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许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并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3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3)从君主的权力方面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4)如以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素材,请你为该组材料确定恰当的主题。
4 .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 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13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 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对行政高官进行质询。1783年,下院议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质询者可以答复,也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星期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个小时。对于普通质询,被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质询人必须在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院设立了与政府工作相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埃弗尔·詹宁斯《英国议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

6 . 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整体性、根本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器)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
材料二 “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当然,当时地主土地来源并不仅限于购买,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封建国家的赏赐。……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是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被迫转型。他估算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极其痛苦的惊涛骇浪的三峡,大致要历时两三百年。
——宋月红《细论唐德刚的“历史三峡观”》
材料四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但王权统一国家之后成为专制的王权。……因此,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英国迈出了这关键性第一步……。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2)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表现。
(3)材料四中英国“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什么?如何实现的?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导致人类社会出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
2016-11-27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江苏南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政治民主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华盛顿传》

材料二   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的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民权的,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至,国内政治及民族的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的先例。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材料三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全集》


(1)材料一所述独立之初的美国面临怎样的政治局面?美国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的?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他是如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推进其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差异。
8 . 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 ──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贵族的权力也并不在于它有权在立法机关中获得世袭的席位,它的权力表现在完全不同的东西上面。贵族的势力就在于他的大地产,在于他的全部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材料二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特(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地,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1868年,学者托马斯·格林杆击大地产制使社会上层人物过度腐败。1894年,由财政大臣哈考特主持,自由党内阁开始征收遗产税和累进所得税。《谷物法》被废除后,欧洲、美洲、大洋洲的廉价谷物涌入英国。 1879一1894年小麦价格下降一半。1888年英国地租收入共5900万镑,1901年降为4200万镑。……贵族地主阶级经济实力的降低必然会导致政治权力的失落。《1911年议会法》和《1949年议会法》的规定使上院的贵族们失去了所有重要权力。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经济目的。
(2)从材料三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该法案被废除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土地贵族经济势力衰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英国议会结构的变化及其特点并指出其积极意义。
2016-11-27更新 | 10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高三1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