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美法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近代以来,经改造后的罗马私法中的“权利”概念被引申到公法领域,形成新的权力、权利观,给欧美的法律政治体系带来革命性的变革,从而演绎出一种以个体权利为基础的全新的法治文明。以下史料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死者的财产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十二铜表法》)
B.“不为全体人类所共有的权利不是什么权利”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C.“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D.“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独立宣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六十一条在本宪法公布之后,在全帝国内,应立刻全部采行普鲁士的军事立法……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第六十八条如遇联邦领土内有威胁社会安全的情况,皇帝可宣布国内任何地方处于戒严状态。

—《德意志帝国宪法》

材料二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由于权力分立“把具体不同的、在合法的情况下合理确定为统治权力的‘职能’,交由不同的官员去行使,使得在涉及若干官员的事务上,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妥协,才能合法地形成法令”。如果各利益代表对他所代表的利益拖有过分强烈的感情而不容任何妥协的话,作为这些利益代表的集合的议会,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团结的中心,而且很可能成为社会分裂的发源地。

宪政民主体制的理论与实践,植根于一个假定,即群众能通过理性协商达成足以维持社会生活的共同协定自由民主宪政贝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即社会中占决定性多数的群体,认识到自由讨论和妥协的道德价值,而约束对多数原则的应用,使其不致危害少数的重要利益。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方政治妥协现象出现的原因。

2018-09-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和主义对制度关注的焦点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不断变化的。古典共和主义通常与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等要素相联系;美国和法国的革命,则通过把共和主义用于全部民族,而非小的共同体,并通过支持现代民主政体的引入,对共和主义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在美国版本中,意味着在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分离政府。

——摘编自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


材料二 法、美共和国皆旧式的,今日唯俄国为新式的。吾人今日当造成一最新式的共和国。新式者何?即化国为家是也。……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除旧思想,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吾人今日欲改造新国家,当实行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之主义是也。民族主义即世界人类各族平等,一种族绝不能为他种族所压制。民权主义,即人人平等,同为一族,绝不能以少数人压制多数人。……即完全经济革命主义,亦即俄国之今日均产主义。

——摘编自1922年孙中山《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共和主义改造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对美国共和主义的发展之处及其原因,并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价值。
2018-04-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三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同步测试
4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请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xiáng xù)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材料三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 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它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第一,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第二,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第三,明令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学;第四,强调注重小学手工科。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 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推行“教化”的主要措施,指出其目的有哪些?
(2)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
(3)请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这些改革措施有哪些历史意义?
(4)请根据材料四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1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中山市五校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
A.实行代议制民主
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主权在民的原则
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