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世纪70年代.德国为了追赶西欧国家,推行“统制主义”发展模式。此后,德国跨越第一次工业革命,直接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行赶超战略、追赶现代化的国家。德国成功的最主要经验是
A.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B.国家力量推动工业化
C.推行自由资本主义D.发挥后发国家优势
2022-05-24更新 | 4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2022届高三新高考信息卷(三)历史试题
2 . 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政府直接投资铁路建设达155百万塔勒,并向银行借款达2000多万塔勒用于铁路建设,此外德国政府为铁路建设筹集资金,将普鲁士银行改为帝国银行,并开设一些新的银行专门为铁路建设服务。这些做法
A.具有一定专制主义色彩B.加速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C.助推德国经济后起直追D.推动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2022-05-20更新 | 43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等级考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为日本政府颁布的部分法规及内容。由此可见,当时日本(       
颁布时间法规名称内容
1872《学制》把“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作为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1884《町村会法》地方议员的选举和被选举资格以本地户籍居住、拥有不动产、一定年龄、男子为主要条件
1898《民法》妻子嫁入夫家后,法律视其为“无能力者”
A.文明开化成效显著B.地方自治不断推进C.社会平等亟待增进D.法制体系不够完善
5 . 1487 年,德意志巴伐利亚公爵阿尔布雷希特四世颁布《纯正啤酒法》,确保仅用未受污染的洁净水酿造啤酒,这一法律得到众多邦国的认同;1871 年,巴伐利亚将这一法令能否被接收作为其加入新德意志帝国的条件。对“纯正啤酒”意识的强化有利于(     )
A.促进统一进程B.强化君主权威
C.推动文化融合D.增强民族认同
6 . 【德国的分裂与统一】

材料一   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摧毁了阻碍德国统一的内外势力和德意志联邦的全部旧关系,完成了300多年来德意志民族不断追求的统一大业,并把德国带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统一的德意志民族不再任由欧洲强邻欺压和宰割。统一也极大地促进了德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其保留了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煽动并利用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德国成为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安定的根源之一。

——摘编自唐晋主编《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   1945年2月,在法西斯灭亡的前夕,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9月,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尽管如此,接受了历史教训的德意志民族,在东欧剧变的历史环境下争取民族统一。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柏林墙”开放,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在美、英、法、苏四强同意下,两德达成统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动德国两次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两次统一的方式的差别及其影响的不同。.
2022-02-13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7 . 普鲁士政府1850年颁布《赎免法》解除农民的封建义务和徭役;1860年政府明令取消矿山企业中存在的封建残余;1861年普鲁士曾一度出现了一个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的内阁。这些说明此时的德国
A.社会转型已经逐渐显露B.国家统推动社会进步
C.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基本确立
2021-12-17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腾云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834年,德国38个邦国中的18个主要邦国联合建立了关税同盟,废除内地关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1852年,德国在38个邦国中实行关税同盟。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国内市场逐渐走向统一B.金融垄断资本日益扩张
C.工业化的进程快速推进D.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
9 . 1867年,一位德国人在评价巴黎世界博览会时曾这样自信地写道:“我们的铸钢是无可匹敌的,在化学产品方而我们击败了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竞争,我们的织布机和蒸汽机车至少已经与英国的和美国的不相上下一相比较而言,这一目标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的。”这一观点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德国的工业化成就超越了英法两国
B.重化工业成为美德等国工业的主导
C.德国正以迅猛的势头向工业国挺进
D.科学理论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10 . 1848年,德意志爆发了争取自由与统一的革命。1849年,谋求以民主方式统一德国的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选举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为皇帝,但遭到其拒绝。这一做法表明,威廉四世
A.坚持以武力统一德意志B.拒绝承认议会的权威
C.试图与奥地利分享政权D.致力于谋求共和政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